第29部分(第3/4 頁)
家大事好做了,又讓人把太子、永王、定王領來,見他們還穿著冠帶袍服,當爹的忍不住又把三個兒子訓了一頓:“都什麼時候了,還穿這個?趕快換身舊衣服!”他親自給孩子們繫好腰帶,淒涼地對他們說:“今天你們還是皇帝的兒子,明天可就是老百姓了……在這個亂世裡,要隱姓埋名,看見老人就叫老翁,年輕的就叫叔叔伯伯。”人世間的萬千道理,長在宮禁高牆內的崇禎自己懂得也不多,但他還是想在短短的時間裡多教些給孩子們,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旁邊的人都忍不住流淚了。交代完後,他又派人將三個皇子送到外戚家裡,想他們幫忙把孩子藏起來。
做完這些,崇禎又去和妻子周皇后告別,兩人都流了眼淚——這位皇后,還是他哥哥天啟兩口子親自幫他挑的呢,看著妻子的淚眼,皇帝不由得又想起了早逝的老哥——他也許不是個好皇帝,但應該是個有人情味的兄長。周皇后隨即懸樑自盡,皇帝用劍碰碰她開始僵硬的屍體,紅腫著眼睛,鼻子酸酸地走開了。
小女兒昭仁公主,也被皇帝一劍刺死。袁貴妃自縊未死,被皇帝拔劍砍傷肩膀,其他妃嬪多人,都被皇帝親手殺死。皇帝又把自己十五歲的大女兒長平公主召來,悲慟道:“孩子,你怎麼偏偏生在我家呢!”用左袖掩面,右手揮刃想殺死公主,但砍偏了,只劈下公主的左臂。
看著到在血泊中的女兒,皇帝顫抖得厲害,再也下不了手。
他和太監王承恩對飲了幾杯酒壯膽,手持三眼銃,帶著數十個宦官出東華門,至朝陽門,假稱是王太監奉命出城,守城者要求天明再驗證放行。扈從的宦官群起奪門,守門部隊以為發生了內亂,開炮還擊,崇禎身邊人少,未能衝出。大家想起朝陽門是成國公朱純臣的防區,便繞到朱家,想請朱純臣開門放行,朱家看門的卻說成國公赴宴去了。崇禎嘆著氣又跑到安定門,但門閘堅不可舉,而此時,天已經快亮了。
崇禎失望地回到宮中,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沒有一個人來。從此後,再也沒有人看見過皇帝,傳聞說他和鞏駙馬、王太監逃出宮去了。
十九日,宣武門守門太監王相堯開門投降,正陽門,朝陽門也相繼投降。
長平公主此時還暈倒在地,尚衣太監何親聽說大順軍已進城,怕公主受辱,把她背出宮去。太子逃到親外公周奎家,敲門卻沒人理睬,看門的也不放他進去,只好逃到別人家裡躲起來。宮女魏氏等懼辱,跳入御河自盡,從者二百餘人。許多大臣自殺身亡。傳聞中和崇禎皇帝一塊逃走的駙馬爺鞏永固,抱著公主的靈柩,帶著子女四人,在堂上舉火自焚。追查崇禎去向最重要的一條線索斷掉了。
大順軍到處搜查崇禎父子的去向不得,遂下嚴令:“獻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夷其族!”直到三天後,也就是三月二十二日,才有人在萬歲山上發現了兩具在風中飄蕩的屍體。
有人認出,那就是失蹤的崇禎皇帝。
他和王承恩面對面吊在樹上,長髮覆面,穿著白袷藍袍,白綢褲,光著一隻腳,另一隻腳上穿著綾襪,紅方鞋。看情形,是王承恩先服侍崇禎自盡,然後自己隨後自殺殉主的。
崇禎上吊的是一棵歪脖子槐樹,據說這棵槐樹又多活了三百二十多年,看盡了明清民國的夕陽斜照,滿懷滄桑之後,突然就被人看著膩味了,在平墳毀墓的運動中,被視為封建糟粕,給毀掉了。現在萬歲山東坡上的那顆,是不折不扣的贗品——一棵既沒見過眼淚,也沒見過興亡的傢伙。
今天我們站在那裡,向著南邊眺望,還能看見那座古老的宮城,看見日月起落中,她那憔悴不堪的身影。在我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斗轉星移,已經過去了六個甲子,恩怨是非都淡若煙雲,鐵血皆已銷融,只留下些許傳奇,略堪人間耳語。
破城前,李自成在牛金星的建議下,申明軍紀:不得傷人,不得掠奪財物和婦女,違者“殺無赦”。故入城之初,大順軍紀律尚好,街市安堵不驚。有些老百姓自發地在門口大書“大順永昌皇帝萬歲萬萬歲”,還有些人在帽子上貼“順民”。
十九日的中午,李自成笠縹衣,乘烏駁馬,自德勝門入城,繞到承天門入宮城。承天門,也就是今天的天安門,是宮城的南門。李自成在承天門下拔箭彎弓,對左右說:“我射中中間,必定一統!”但一箭射去,卻射在“天”字之下,李頗感不快。牛金星從旁打圓場道:“當中分天下。”李方轉憂為喜。
大順軍於三月十九日攻入北京,四月十三日撤離,在北京城共呆了四十二天。
剛入城時,大順軍軍紀嚴明,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