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常見的新場合55%需要自信時54%當我被他人評價時53%當我是公眾的焦點(少數觀眾)52%少數社交群體48%一對一與異*流時48%受傷需要幫助時48%少數任務導向型群體28%一對一與同*流時14%
對害羞的關注越密切,對如何克服害羞的建議就越多、越具體,害羞者也就越容易嘗試和實踐。從另一角度來說,當害羞的念頭悄悄萌生時,我們就有更多的方法來審視和麵對。
對“是什麼讓你害羞”這一問題的回答,害羞者和不害羞者實質上都差不多,區別就在於“量的多少”。害羞者有一種明顯的傾向,他們喜歡談一件又一件經歷過的事情,而不會把這些事情歸類總結。所以有更多的情境和更廣泛的人群可能造成他們害羞,也就會有更多自我界定為害羞的人。
知道“什麼引起害羞”、“什麼時候害羞”、“如何面對害羞”,並不意味著你能回答“為何害羞”。總有人諮詢我,“請你告訴我為何害羞?”這個問題促使我進行調查分析,並且開始了從實踐到理論的征程。
在下一章裡,我們將分析害羞者的心理面貌,也將討論害羞者的基本動機,並就害羞者將害羞作為謙遜的原因進行探討。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3章 為什麼人們會害羞(1)
心理學家、精神病專家、社會學家以及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者都嘗試回答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們會害羞?”不同的學派有著迥然不同的解釋,這也為我們理解害羞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 人格特質學派確信:害羞是一種遺傳特質,就像人的智力和身高一樣。
◎ 行為主義者認為:害羞的人只是沒有學會與其他人交往的社交技巧罷了。
◎ 精神分析學家認為:害羞是個體潛意識下內心激烈衝突的一種外在表現。
◎ 社會學家和一些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在社交中害羞應該得到大家的理解,因為社會環境使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會害羞。
◎ 社會心理學家則提出:害羞者是在社會生活中被貼上的標籤——自認為自己害羞,或是別人認為自己是害羞者。
可以確定的是,這五種觀點並不能涵蓋所有關於害羞的解釋。一位作家就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觀點:害羞是因為人們缺乏對財富的渴望。每種解釋都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害羞。正如對害羞的定義沒有一個統一說法,對“為什麼人們會害羞”這個問題,同樣也會有不同的答案。
所有病態害羞的人都有神經質的氣質。他們通常出生於有精神病、癲癇症、偏頭痛症、憂鬱症、心絞痛、怪僻症的家族。在沒有其他線索可以證實害羞來源的情況下,我們更加確定:害羞源於家族遺傳。
倫敦的一位內科醫生提出了一種合理卻很悲觀的觀點:害羞的父母透過基因將害羞遺傳給了自己的孩子。
心理學家雷蒙德·卡特爾(Raymond Cattell)是現代天生害羞理論的提出者和超級支持者。他認為個體的人格是由不同的基本特質聚合而成,這些特質可以從問卷調查的統計分數中獲得。透過檢測,每一項特質都會有一個分數,根據每個特質的分數就能建立個體的特質模型。然後研究者透過比較父母和孩子在某一特質上的得分來判定人格是否遺傳。卡特爾劃分個體的特質是透過紙筆測試而不是透過觀察法。
◎ 當你到達一個新的地方時,你是否很難交到新朋友?
◎ 你是一個健談或喜歡口頭表達的人嗎?
第一個問題回答“否”和第二個問題回答“是”的人(對於相近的問題有不同的方式呈現)會被評估為H因子偏高。H因子包括兩種特質:H+和H…。H+型的人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時表現出堅韌、耐受性強和果敢。羅斯福總統和丘吉爾總統是H+型的兩個典範。
相反的,H… 型的人面對挫折時顯示出高度的脆弱。H…型被命名為反應敏感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害羞者。H+型的人可以承受的來自內心與社會方面的壓力與打擊,無形中卻可以使H…型的人身心疲憊或倍感壓抑。埃米莉·迪金森(Emily Dickinson)和發明家亨利·卡文迪許(Henry C*endish)是這個型別的典範。根據卡特爾的理論 :“法官、神父、編輯、農夫、還有那些助人健復的從業人員都是H…型。”
有趣的是,H…型害羞者天生就比無畏的H+型敏感,且易於喚醒其緊張狀態。高度的敏感使得害羞的人從衝突和威脅中退出。卡特爾提出,由於H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