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活居家等九大類目頻道。主要在頻道上推薦流程趨勢、促銷商品等內容,推出後的PV、成交轉化率效果都不錯。但是遊戲和書籍兩大頻道的產能卻比較低,主要問題出在內容吸引力上。
2007年有了一些糾結,淘寶希望自己不光是一個“購物網站”能提供一些購物決策的輔助,於是在發展資訊業務,但這與頻道之間的定位逐漸有些模糊和衝突。漸漸地,原來主流的類目頻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仍然保留的,主要是以橫向頻道為主,包括:全球購、二手閒置、促銷、禮品、創意站等。
導購到底是什麼玩意兒(2)
2009年,一級類目的頻道首頁開始TMS(小二使用的,淘寶內容管理系統)搭建。這個強大的TMS工具頗值得一提,它可以根據各種條件,篩選商品、配製出活動頁面,甚至配置出垂直市場而無須技術人員介入。這方面,入口網站的同學會更有體會,內容編輯工具很重要。
而且,TMS還有資料分析的功能,可以分析各種該頁面的流量、轉化率等資料。這個自動化的工具解放了很多UED和開發。雖然不再有主導航裡的頻道入口,但是類目導航區域保留了部分頻道首頁。同年,隨著SNS的浪潮,我們開始對社會化導購進行了很多嘗試,這裡不再多說,一是尚無特別成功的案例,二是時間太近,無法看清。
淘寶十年的時候,我們又有了一些梳理,認為“導購”產品有這些:↓米↓花↓書↓庫↓ ;http://www。7mihua。com
第一是首頁類產品,如淘寶首頁、天貓首頁,各種垂直市場首頁(又分縱向的行業市場和橫向的全球購、二手、店鋪街等)
第二是營銷類產品,有長期的頻道,如天天特價、淘金幣、試用中心;也有短期的活動,如“雙11”“雙12”的大促,甚至出現了營銷類
產品的導航站點(cu。taobao。)
第三是社群類產品,如早期的論壇,後期的頑兔、愛逛街、U站等。
這些變化的背後,是因為淘寶的使用者越來越多,流量越來越大,自然需要精耕細作才能滿足他們。各類產品功能的劃分,是針對使用者需求進行的市場劃分,從淘寶的首頁主導航,可以看出公司的組織結構。這話不無道理,其實,其他網站又何嘗不是呢。這樣以公司為中心其實是不對的,而更應該以使用者為中心,所以我們應該反過來,以使用者為中心來設定公司的組織結構,兩者就和諧、統一了。
導購到底是什麼玩意兒(3)
等等,還有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導購,那就是經濟學上的“供求匹配平衡”。我們透過對淘寶供求關係所處的不同關係的分析,制定我們的經營策略與重點,並以此為根據為買家提供購物決策產品。具體說明如下:
?當商品供應量遠小於買家需求量時,需要為有需求的買家提供預訂服務、資訊服務、訂閱提醒服務。對有相應能力的賣家提供相關的情報,以刺激市場發展。
?當商品供應量近似於買家需求量時,關注需求的滿足率,透過細分人群,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導購決策產品,來降低流失率。
?當商品供求量遠大於買家需求量時,需要對有需求的買家做優質商品和賣家的推薦,以及促銷活動的推薦,並且針對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決策樹。對沒需求但有可能購買的買家做資訊推送,以擴大需求量。同時為賣家提供付費型的營銷工具。@米@花@書@庫@ ;http://www。7mihua。com
需要說明的是,產品經理們將針對特定類目甚至熱門搜尋關鍵詞來判斷上述供求關係。分得越細提升越明顯。針對淘寶大盤整體分析,意義不大。
十年來,我們感受到生活條件的提升,人們的購物行為也在發生著變化,所以導購需求也隨之發展:一方面,無目標的衝動型購物越來越多,這催生了很多“從逛開始的無目標購物”產品,淘寶也在這方面進行了各種嘗試;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從淘便宜逐漸變成追求品質,淘寶感受到了B2C的壓力。
怎麼辦?
被別人打敗,不如被自己打敗(1)
08。被別人打敗,不如被自己打敗
淘寶發展到2007年,已經很大了。早在2005年我們已經擊敗了易趣,那時候馬雲把高管們召集到一起說我們現在打敗了eBay,有一天誰會打敗我們?誰會打敗淘寶?大家熱烈討論,最後有了共同的答案——將來有一天會有一家B2C打敗淘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