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都是在朝廷內眾多的文臣中,經過精心挑選的。兩人都是透過科舉正途,成為清王朝的高階文職官員,都具有很深的封建文化思想修養。
特別是翁同龢,他後來任帝師的時間最長,對光緒的影響也最大。因此在晚清的歷史上,也是個非常有名的人物。
翁同龢,字聲甫,號叔平,晚號松禪,江蘇常熟人。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翁存心,進士出身,官至內閣大學士。
翁同龢在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的科舉考試中,成績第一,以狀元的身分,授修撰,入翰林院。同治元年,又被 慈禧太后命為“弘德殿行走”,成為同治皇帝的老師。
作為同治皇帝的師傅,翁同龢時常參預朝廷機要,辦事議事,思路敏捷,穩健紮實,很得兩宮太后讚賞。由此官職不斷升擢,歷任內閣學士、戶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書、戶部尚書,曾經兩入軍機處,兼管理各國事務,在清廷是個顯要的人物。
但是翁同龢又同朝廷中掌握大權的滿洲貴族親王,像恭親王奕、醇親王奕等人,或者是在鎮壓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中發展起來的地方實力派,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不同。前者具有頑固的政治保守性,而後者則表現出較鮮明的買辦性。
翁同龢出身書香門第,深受封建傳統文化薰陶,是士大夫階層的代表,頗具封建知識分子氣節。進入官場後,又多次兼理外國衙門事務,接觸一些西方人士,瞭解不少世界情況。比較開明。
翁同龢身上所具有的這種潔身自好,憂國憂民,瞭解世界的精神和思想,對於他的學生、少年皇帝光緒的成長,及觀念思想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小光緒沒有辜負慈禧的期望和翁同龢的教導。
光緒自幼聰穎好學,記憶力很好,天性喜歡讀書。所以無論是答覆翁同龢提出的問題,或者是背誦已經念過的課文,都能應付裕如。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的課程也在不斷增加。11歲時,開始授讀《開國方略》。12歲,即講讀《左傳》。後來又請來兩位同文館的先生,教習英文。
每天要不斷地朗讀文章,不停地書寫楷書。課程非常繁重。
光緒對慈禧太后一直很尊敬,不管功課多麼忙,每日必要到太后宮裡請安。這個做法,以後始終沒有改變。
及至長成,光緒仍然對慈禧太后非常敬重,事奉唯謹。
txt小說上傳分享
黃海波濤(1)
光緒十三年正月十五日(公元1887年2月7日),紫禁城太和殿,異常的莊嚴肅穆。朝內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群集在這裡。龐大的儀仗隊,佈滿整個宮殿區。
一場隆重的大典正在進行。
光緒皇帝的親政典禮。
這一年,光緒已經到了17歲的親政年齡。
按照中國社會傳統習俗,男子16歲,即已為成年。
17歲的光緒,已然是成人了,親自執掌朝政,是很自然的事情。
早晨四點鐘,典禮正式開始。身穿龍袍、頭戴皇冠的光緒帝,精神抖擻,顯得格外有朝氣。他首先來到大高殿、壽皇殿,按照傳統的規矩,向祖宗先皇行禮。七點鐘,來到太后居住的慈寧宮,率王公百官向慈禧太后行慶和禮。禮畢,回到太和殿,召見百官大臣,接受慶賀,頒詔天下。
整個親政典禮,場面浩大,氣勢恢弘。
在大臣百官們朗朗慶賀及“皇上萬歲”的頌聲中,年輕的皇帝更加英俊威嚴。然而皇帝這時還很難深刻領會到,清朝嚴酷的社會現實,早已無法為他頭上的皇冠,增添任何光彩了。
在光緒舉行親政典禮的時候,大清國已經病入膏肓。
首先是災荒不斷。
破壞程度大、涉及範圍廣的大旱災、大水災,全國連年發生。甚至數十年、上百年罕見的特大災害,也時有所現。
就以光緒親政的當年為例。
京畿地區。二月永定河決口。六七月間,潮白河、永定河,又告堤堰漫決,致使直隸地區大面積積水。
山東省。五月中旬,黃河在山東齊河縣境內朱家圈民埝決口。六月初,黃河又於直隸開州大辛莊決口,漫淹山東壽張等州縣。黃河氾濫,被水受災地區達57州縣之多。
河南省。八月中旬,黃河在鄭州決口,河南境內被淹10餘州縣。同時,沁河在武陟縣決口。
安徽、江蘇。黃河鄭州決口,黃流入淮,淹及安徽、江蘇30餘州縣。
是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