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中東進口的石油仍佔到美國全部石油消費量的。據美國有關機構的估計,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東地區對美國的石油需求仍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所以獲取石油一直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首要戰略目標。而推翻薩達姆政權則無疑有利於美國控制中東的石油。
首先,獲取伊拉克的石油。伊拉克有著令人垂涎的石油財富,已探明的原油儲量為1 120億桶,佔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的11%,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伊拉克為了報復美國的封鎖,不斷發展與俄羅斯、法國等國的經貿聯絡,與這些國家的公司簽署石油開發協議,惟獨將美國公司排斥在外。而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美國勢必在伊新政府中起主導作用,美國石油公司便可長驅直入,並能得到伊拉克石油開採的優先權。到那時伊拉克就會成為美國“最安全的石油源泉”。而且,隨著大量伊拉克石油湧入國際市場,油價必將不斷下跌,這無疑會加快美國經濟復甦。
其次,削弱沙特對石油價格的主導權。沙烏地阿拉伯是全球頭號石油生產國,而且石油儲量位居世界第一(擁有全球1/4已探明石油蘊藏量)。沙烏地阿拉伯也是全球頭號石油消費國——美國的第一大石油供應國,每天向美國提供170萬桶原油,佔美國總進口的20%左右。同時,由於沙特需要美國的軍事援助和保護,因此長期以來雙方存在著一種戰略依存關係。但是“9·11”恐怖事件後,美沙關係明顯惡化。不僅被美方指稱為“9·11”事件幕後黑手的本·拉登是沙特富商,而且19名劫機嫌疑犯中有15人是沙特人。沙特也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個承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國家之一。另外,在美軍基地的使用上,兩國也存在分歧。因此近來,美國與沙特的關係一直齟齬不斷。美國軍方和石油產業界認為,如果能控制伊拉克的石油儲備,不僅可以使美國擺脫對沙烏地阿拉伯的依賴,而且能削弱由沙烏地阿拉伯所主導的歐佩克控制油價的能力,從而使美國獲得未來世界石油市場中的主導權並主宰新世紀的石油價格。
再次,對其他大國形成牽制。由於世界各主要經濟大國都是能源消費大國,所需石油大部分依賴進口,比如,西歐和日本對海外石油的依賴度分別為60%和99%。而中東、中亞是當今世界最主要兩大石油供應基地,因此可以說如果控制了中東和中亞,也就掌握了世界經濟的命脈。美國分別利用海灣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實現了駐軍中東和中亞的戰略目標,如果美國能夠成功推翻薩達姆政權,必能加強對中東的控制。這樣美國不僅可以進一步確保自身的能源安全,並可以對其他大國形成巨大的牽制,將來不管是盟國,還是被美國視為“潛在對手”的國家都將不得不聽命於美國。這是法德等美國的歐洲盟友強烈反對美國不經聯合國授權單獨對伊動武的真正原因。
俄羅斯雖然不依賴中東的石油,但它在中東擁有大量的現實經濟利益。首先,伊拉克累計共拖欠前蘇聯約80億美元的債務,伊方承諾在聯合國解除對伊制裁之後償還給俄羅斯。其次,俄羅斯與巴格達簽署了數十億美元的石油合同,據報道,伊境內目前出產石油的油田有73處,已經在採油的有24處,全部由俄羅斯公司負責,伊官方表示未採油的也將由俄羅斯開採。俄羅斯領導人十分擔心一旦美國對伊動武,並在戰後建立一個親美的伊拉克政權,不僅伊拉克欠俄羅斯的鉅額債務可能隨之“泡湯”,而且俄羅斯此前與伊簽訂的多項石油開採合同也可能會被西方石油公司奪走。
此外,俄羅斯作為當今世界主要產油國,在其財政收入中,稅收的40%來源於石油。所以,俄羅斯非常擔心,薩達姆倒臺後,聯合國會解除對伊的制裁,這個海灣國家的石油產量將大幅度增加,從而使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大幅下跌,這將沉重打擊俄羅斯在石油出口帶動下的經濟。據有關報道,如果聯合國解除對伊的封鎖,伊拉克的石油日產量到2010年有望達到800萬桶,國際油價將大幅走低。而國際油價每下跌6美元,俄羅斯的經濟增長速度就將下降一半。如果油價跌到13美元以下,俄羅斯所有的石油公司都將虧損,而如果油價降到每桶7至8美元,甚至更低,俄羅斯的採油業將徹底破產,俄羅斯經濟面臨崩潰的危險。這便是莫斯科對爆發新的海灣戰爭表示擔憂的主要原因。
拿下伊拉克,救活中東一盤棋
根據2002年10月11日《紐約時報》的報道,美國甚至在巴格達發生政變、薩達姆下臺的情況下,美軍仍然準備進駐伊拉克。也就是說,布什的目的,並不是單純地換掉薩達姆,扶植反對派上臺,或摧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