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色後罩樓簇擁著雍和宮巨大宏偉的宮殿背影在夕陽下熠熠生輝,無數鳥兒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上空紛飛鳴叫。然而這絕美的景色只能從城市快速路旁轉瞬即逝般地一晃而過。當真正走進雍和宮,看到這裡如織的遊人與輝煌錯落的建築群,各個殿堂門口香菸繚繞,人們恭謹地頂禮膜拜,才能體會到這座中國地位最高的藏傳佛教廟宇寄託了多少虔誠的心願。雍和宮內古木參天,微風吹得殿堂四角懸掛的鈴鐺叮噹作響,更給這座莊嚴雄偉的院落增添了一絲神秘的氣息。
微風吹得殿堂四角懸掛的鈴鐺叮噹作響
傍晚時分驅車從雍和宮橋上駛過,雍和宮裡濃重的香火味會順著微風飄進車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61年3月4日公佈雍和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樸的灰色後罩樓簇擁著雍和宮巨大宏偉的宮殿背影在夕陽下熠熠生輝
雍正像
1。從太監官房到龍潛禁地
雍和宮在明代位於太保街,北京城東北角。那時作為明末太監們的官房,規制很低,只比老百姓的民房稍高一些,灰瓦的屋頂和簡陋的庭院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地為皇子胤禛修建了一座府邸,它就是雍和宮的前身。胤禛因生母吳雅氏是宮女,所以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他15歲時受封爵號“多羅貝勒”。清代宗藩爵號分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六級。貝勒這個爵位並不顯貴。所以僅僅是沿用了明代的官房,並加以符合清代規制的改建。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晉封“和碩雍親王”。“親王”是皇帝近支親脈,他的舊宅也改頭換面,聲勢、規模都大大擴充套件。而且將正門、正殿、寢殿的屋瓦都換成綠色琉璃瓦。雍親王胤禛是康熙第四子,所以雍親王府也稱為四爺府。28年後的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胤禛承繼帝位,年號雍正(1723…1735年在位),是為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將雍親王府改為行宮,賜此王府名為“雍和”,親王府作為行宮改稱“雍和宮”,便列入“龍潛禁地”。“雍和宮”一名也沿用至今。
2。雍正的“血滴子”特務機關總部
雍正是歷史上著名的兇殘暴君,他“陰沉剛毅,忌刻險譎”,尤以血雨腥風的皇位爭奪和殘害知識分子為甚。早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皇子胤禛從“多羅貝勒”被晉升為“和碩雍親王”時,就已經進入了其殘暴統治的開端。當時,康熙眾多皇子間的角逐已達到你死我活的階段。胤禛因母親地位低下,所以表面上不參與皇位爭奪,暗地裡卻在策劃陰謀,加緊爭儲的步伐。他招募江湖武林高手,訓練精幹特工,打造了一支四處獲取情報、剷除異己的特務組織。傳說,在康熙病危的彌留之際,胤禛正是依仗其特務機關偵知內情,乘機篡改遺詔,最終奪嫡成功,篡奪帝位,登上大寶。胤禛最終能以處於弱勢的政治力量在奪儲鬥爭中取勝,完全依靠他在雍親王府中精心籌建的“粘杆處”特務情報組織。所謂的“粘杆處”在雍正即位後成為一個公開的情報組織,它雖屬內務府系統,總部卻設在雍親王府。
隨後雍正又依仗其“粘杆處”特工組織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大搞文字獄,消滅朝中異己,殘害知識分子,濫施酷刑,遍及臣民。他將《西征隨筆》的作者汪景祺以“語涉譏訕”的罪名“照大不敬律斬決”,“妻子分別發遣”。此外,《清代文字獄檔》裡也曾記述:江西考官查嗣庭以出試題“維民所止”,被判為影射“雍正無頭”之大逆罪,押解進京,死獄後戮屍梟示。中試舉人也一律取消拿問。雍正的文字獄是清代知識分子最為殘酷的浩劫,然而清朝正史卻當然會把胤禛記載成一代明君:“幼耽書史,博覽弗倦”,45歲登基,在位13年(1723-1735年),“籌度事理”,“燭照
第十章雍親王府(2)
如神”。
雍正即位後,特務機關的功能除迫害知識分子外,也無孔不入地監察和控制著所有官員。雍親王府裡那些訓練有素的特務仍在到處活動和刺探情報,讓雍正的觸角伸到每一個角落,全面掌控整個國家。雍正朝官員的清廉想必也與此密切相關。
雍正即位前的殘忍手段和即位後的文網森嚴為他的統治蒙上了恐怖的面紗。然而,在市井民間的通俗文學裡,平民百姓的戲謔又刻意給這位暴君賦予了某種童話色彩。雍正的各種荒誕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他往往被刻畫成一個謀略蓋世的陰謀家,手下控制著一大群使用殺人利器“血滴子”的俠客,能取敵人的首級於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