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歷經風雨侵蝕的普渡寺拂去了歷史的塵埃,英姿重現。現在的普渡寺整修得很好,大殿整修得更好,大殿名為濟慈殿,面闊七間,黑色琉璃瓦綠剪邊歇山頂殿頂,前出抱廈三間。最上面的彩畫基本未動,保持原樣,下面重新翻新了。簷下的枋頭飾物龍頭和故宮內的不一樣,是另一種樣式的龍,保持了關外滿族的風格。殿前抱廈覆以黃琉璃瓦,顯示以不同的等級。
現在,普渡寺周邊的前巷、東巷、西巷等衚衕的銘牌都寫作“普渡寺”。然而在《宸垣識略》等多部記述北京歷史地理的資料中,“渡”字都沒有三點水旁,均寫作“普度寺”。
4。睿親王新府蕩然無存
普渡寺後巷的銘牌寫作“普渡寺”
普渡寺後巷
睿親王新府舊貌,睿親王新府中的大殿曾成為大同中學圖書館
施工擋板的後面,新校舍已基本竣工,新睿親王府已難尋蹤跡
睿親王府共有兩處:一在東華門大街迤南普渡寺一帶,一在外交部街。前者是睿親王進北京後的攝政王府,後者則是乾隆年間恢復睿親王世爵後的新府。
因為多爾袞沒有後代,生前曾將豫親王之子多爾博過繼為嗣。乾隆皇帝便將多爾博五世孫淳穎復爵睿親王,因原睿親王府已經改建為普渡寺,位於石大人衚衕(今外交部街)的淳穎宅邸被作為睿親王新府。睿親王新府規模十分宏大,曾有房五百多間。中路建築如同縮小的紫禁城三大殿,有東西翼樓、銀安殿、二道門、神庫、安福堂等殿堂。西路為王府花園,東路為宗祠,大廚房、磁器庫、燈籠庫和戲臺等,府門外還有馬圈和車房。睿親王爵位共傳了12世,清朝即將滅亡的時候,王府已敗落。到末代睿親王中銓,已是民國年間,王爺爵位形同虛設,既沒有祿銀,又沒有祿米。但末代睿親王中銓依然揮金如土,修房子、修花園,每間房子都安上了電話,並且學洋人吃西餐,買汽車添馬車,開銷巨大,漸漸地就花光了祖上留下來的財產,到了民國時期,便窮困潦倒,為了維持生計,末代睿親王將這座王府賣給了一群北大的學者,這些學者在1923年6月於睿親王府原址建立了北平著名中學之一——京師私立大同中學。該校首任校長是北大教授譚熙鴻先生。之後,府中建築屢經拆改,漸失原貌。1939年,最後一代睿親王在貧病交加中死去。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章睿親王府(5)
現睿親王新府舊址為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學。原王府門前的一對石獅子現也已埋入地下。2006年,二十四中正在施工建設新校舍,清代王府的舊貌早已蕩然無存。
第四章豫親王府(1)
豫親王府小檔案
出生時間:順治年間
出生地點:今北京市東城區帥府園1號,原隋朝的燕王府
始王:多鐸
末王:懋林
今日作用:協和醫院
民國時期的王府司空見慣的廉價賤賣是一場清代皇室的悽慘之夢。1916年以後,豫親王多鐸的王府宮殿群在被徹底拆除之前,參與該工程的美國建築學專家曾經表達了對這宏偉建築群即將消失的傷心與無奈。之後,美國人又在此給中國人建了一個更適合用作大型醫院的現代化宮殿群。幾十年過去了,忙碌的醫生和焦急的患者腳步匆匆,歷史的遺憾和現代人的懷念交織在一起,湮沒在協和醫院摩肩接踵的人群中,逐漸被人
淡忘。
1。始王多鐸——顯赫、功勳與罪惡
多鐸生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初九,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最年幼的嫡子,大福晉阿巴亥所生的第三子,兄弟中排行十五,與皇十二子阿濟格、皇十四子多爾袞為同母兄弟。他秉性剛毅,能征慣戰,作為努爾哈赤最心愛的小兒子,多鐸自幼恃寵而驕是可想而知的。根據女真族繼承權的習俗,未分家的嫡出么子稱為守灶兒子,有權繼承父親所有遺產,因此多鐸從小的地位就相當顯赫。後金天命五年(1620年)三月,努爾哈赤廢太子代善,宣佈八王議政制度,當時年僅7歲的多鐸和9歲的多爾袞被和立為和碩額真,名列四大貝勒、德格類、濟爾哈朗和阿濟格之後,成為滿洲地位最高的貝勒之一。而其它戰功赫赫的兄長們和堂兄弟們反而沒有這樣的政治地位,可見阿巴亥母子受寵的程度。天命九年(1624年)的元旦朝賀禮,這時朝賀汗王的列次是很能體現政治地位的。當時未滿10歲的多鐸排名第七,隨班朝賀大汗,如果排除蒙古來的臺吉不算,在貴族中,多鐸是第六個單獨朝賀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