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嘶� �
多爾袞攝政時期,清軍開始大舉入關,征服中原。多爾袞不僅驍勇善戰,而且謀略過人,他能善用降將與謀臣,善於把握戰爭全域性,集中優勢兵力,打擊對方薄弱環節,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為清王朝在中國近三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多爾袞率阿濟格、多鐸等統滿、蒙、漢軍十餘萬攻明。在山海關接收了吳三桂部,合兵在山海關之戰,擊潰李自成數十萬農民軍。十月,多爾袞受封“叔父攝政王”。兩路同時發精兵,在陝西合擊李自成殘部。二年(1645年)初,徵山東。三月,命多鐸展開江南總攻,多鐸急速行軍,勢不可擋,四月屠揚州,五月佔南京,俘弘光帝,滅各南明政權。六月,多爾袞以“重剿輕撫”一意孤行地實行民族高壓政策,以“不隨本朝制度剃髮易衣冠者殺無赦”、“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野蠻法令強迫南方民眾接受改朝換代,“剃髮令”隨之不斷激起民眾的激烈反抗,多爾袞隨即派大軍鎮壓,清軍大肆屠戮,屠江陰、屠崑山、三屠嘉定。生靈塗炭,慘不堪言,江南花花世界頓成人間地獄。多爾袞以血腥和罪惡的方式問鼎中原,在累累的白骨上開始構築一個新的王朝。
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多爾袞改變策略,以“攻撫之策”相繼平定江南。三年(1646年);命豪格攻四川,滅張獻忠的大西農民軍;命博洛徵閩、浙;命多鐸徵蒙古;命孔有德徵湖廣。四年(1647年),《大清律》頒行全國。同年,罷濟爾哈朗輔政,獨專朝政。此時,多爾袞權勢急劇膨脹,他一人獨掌八旗中的正白、鑲白、正藍三旗,頭銜也升為“皇父攝政王”。他甚至藉口腰腿不便,宣稱今後不再對順治皇帝行跪拜大禮,並將小南城的攝政王府變成了第二朝廷。但這段耀武揚威、為所欲為的時光很快就結
束了。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39歲的多爾袞因狩獵墜馬身受重傷,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卒於喀喇城(今河北承德市郊)。多爾袞死後,順治帝追尊他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多爾袞無子,以豫親王的兒子多爾博為後,襲親王,俸視諸王三倍。不久之後,濟爾哈朗等人對多爾袞生前之罪發起彈劾,追論他生前謀逆罪。因其獨斷專行、妄自尊大,自稱“皇父攝政王”,並迫害肅親王豪格致死,納其妃、收其財。順治帝下詔,剝奪多爾袞封號,並掘其墓,鞭其屍。多爾袞的屍體被挖出來,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後砍掉腦袋,暴屍示眾。多爾袞的黨羽皆被凌遲處死。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閱覽實錄,為多爾袞平反昭雪,下詔為其恢復名譽,復睿親王封號,爵位世襲罔替
第三章睿親王府(3)
2。從重華宮、攝政王府到喇嘛廟
睿親王府位於南池子東側南宮舊址。南宮在明代時為皇城東苑,佔地10000平方米,是太子居住的地方。明英宗受太監王振的蠱惑,御駕親征,不想在河北懷來的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俘虜,幸好于謙挺身而出,擁戴代宗景泰帝為皇帝,不理睬蒙古瓦剌部的要挾,蒙古瓦剌沒有辦法,只好把明英宗又放回來了。可是這裡已經有了一個皇帝,于謙就將英宗朱祁鎮以太上皇的名義囚禁在小南城重華宮裡。過了幾年,景泰帝病了,一些居心叵測的大臣趁此機會擁戴英宗復辟,反而把景泰帝送到了重華宮。沒過幾天,景泰帝就病死了。
到了清代,南宮又成為睿親王多爾袞的攝政王府。多爾袞利用了重華宮舊址,將攝政王府建造得宏偉壯麗,甚至超過了皇宮。王府的地基高於地面幾丈有餘,加之殿宇宏偉,四周繞以36根簷柱,簷椽為三層。多爾袞掌權期間,攝政王府前每日都是車水馬龍,大小官員往來穿梭,這裡實際上已成為當時全國的政治中心。多爾袞每天召集百官來府議事,然後再將已決之議拿到朝廷去走個過場。後來他嫌跑來跑去太麻煩,乾脆將皇帝釋出諭旨的玉璽搬回府中。清初詩人吳偉業曾有詩句“七載金歸掌握,百僚車馬會南城”,描述的就是當時多爾袞的王府外王公貴族進進出出的繁盛情景。“金縢”,指皇家的檔案櫃,“南城”,即是小南城的攝政王府(睿親王府)。多爾袞死後削奪王爵的罪名之一就是他在府中議政。
多爾袞死後被削爵,攝政王府府邸遂廢。直到乾隆年間,多爾袞恢復名號之後,才將久已廢棄的多爾袞王府改建成瑪哈噶喇廟,隸屬於管理民族事務的理藩院。瑪哈噶喇是藏傳佛教中的大護法神,最初為元裔察哈爾林丹汗所供奉。林丹汗敗亡後,喇嘛將其送至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