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終於出現配角的名字),趙虎與沈星拓編在同一個班裡,為了他那偉大的目標,沈星拓積極向趙叔學習槍法,不過紅軍武器缺乏是眾所皆知的,他也不過是學習如何拉保險,如何開槍,子彈奇少的紅軍,根本不可能給他練習打槍的機會。鬱悶之下,他只好向大家學習砍大刀的技術。
走出了草地,除了有休息的地方,不用擔心天氣外,紅軍的境況不沒有多少改善, 依然缺食少藥,而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要印接一場不能敗的戰役。
1935年8月29日黃昏,包座戰役打響了。
死亡
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副總指揮王樹聲,參謀長李特,政治部主任周純全。轄四軍、九軍、三十軍、三十一軍、三十三軍,共五個軍。
1、第4軍:軍長王宏坤,政治委員周純全,下轄第十師、第十一師;
2、第9軍:軍長何畏,政治委員詹才芳,下轄第二十五師、第二十七師;
3、第30軍:軍長余天雲,政治委員李先念,下轄第八十八師、第八十九師、第九十師;
4、第31軍王樹聲兼軍長,下轄:第九十一師、第九十二師、第九十三師;
5、第33軍:軍長王維舟,政治委員楊克明,下轄第九十七師、第九十八師、第九十九師。
長征出發前,紅三軍團17805人,當時的裝備有:步馬槍6813支、短槍857支、重機槍102挺、輕機槍70挺、自動槍28支、衝鋒槍37支,迫擊炮8門,刺刀3996把,馬刀118把,梭鏢513支。工作器具1937件。攜帶彈藥:步馬彈391110發、短槍彈14856發、手榴彈20518枚、重機彈49510發、輕機彈及自動槍彈17805發、衝鋒彈9455發、迫機炮彈680發。
走出草地後,迫機炮與炮彈全部陷在泥潭裡,彈藥消耗嚴重,沒有補充,人員減員眾多,餘下的人也餓的皮包骨頭。其他軍團的情況也大致一樣。
為了獲得急需的物資、掃清紅軍北上的障礙,開啟了向甘南進軍的通道,使敵企圖把紅軍困在草地的陰謀徹底破產,必須打贏這場戰役。
沈星拓提著一把大刀跟在班長後面,他們正在急行軍,任務是掃清外圍據點,並佔領大戒寺。
剛領到武器時,沈星拓囧了,大片刀啊,把上還拴著紅纓子,不是吧,這是熱兵器時代吧,回想電影中游擊隊那高高舉起向地主老財頭上砍去的造型,咱們是正規軍唉!不過看看周圍的戰士們還有拿梭鏢、馬鐙當武器的,滿腹怨言也只能吞到肚子裡了,槍都是給有經驗、不會浪費子彈的老戰士用的,有把刀也算照顧咱了。到了戰場,先躲在後面,別給打成馬蜂窩,自己可是還想見見毛主席、周總理呢,為了這個願望,可千萬機靈點。沈星拓趴在草從裡想。
包座山坡上長滿茂密的原始森林,駐有胡宗南部共三個營,都已築起叢集式碉堡。敵人的指揮部設在一座高五六百米的山上的大喇嘛寺——大戒寺內。山下是一條寬約兩丈的小河,正值雨季,水深流急,形成天然屏障。
部隊雖然剛走出草地;十分疲勞;但一聽說有仗打;頓時抖擻精神;鬥志昂揚地投入到戰鬥中。
硝煙瀰漫在戰場上,到處都是槍聲,漆黑的夜裡,槍口發出的火在河的兩岸星星點點,班長抗著一挺機槍向對岸掃去,一陣槍聲對面就啞了火。班裡的其他人趁機向河對岸游去。沈星拓趴在班長後面,壓著頭,看到對面火力猛應俯下身子,火力小就拿起身邊的麻尾手榴蛋向對面扔去。
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除了幾個做掩護的人,其他的人都向前衝了,暫時挖的戰壕裡留下了幾具屍體。鮮血的腥味、子彈的煙味充斥著鼻腔。從不適應到現在冷靜的觀察戰況,沈星拓又成熟了。經過草地的洗禮,沈星拓見到死人就再也不會驚慌失措,可是死於槍下的人與草地裡凍餓而死的人不同,他們是被人殺的。沈星拓眼睛裡充滿了怒火。這些死去的人,有悉心教導他刀法的大個子、有向他訴說抗日結束後就去讀大學的靦腆少年、有愛和他開玩笑的老陳、有剛才還告誡他在戰場上時要壓低身子低頭的教導員,許多他在紅軍這個溫暖的大家庭裡的親人都被人殺死了。心裡明明理智的想,這是戰爭,是內戰,誰都沒有錯,戰場上哪有不死人的,你不殺死我就殺死你,可是他就是不想接受,他只想讓那些敵人像他的同伴們一樣,被打的腦漿崩裂、心臟開花。
撿起犧牲同志的槍,回想著教導的內容,趴在地上,鷹一樣盯著對面開火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