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頁)
捱罵。”說著兒子舉出幾件例項。
“你媽也不容易,她在單位是領導,操心的事不少,她回家又要做飯,照顧你,夠累的,愛發脾氣可能是到了更年期……”
“更年期?”沒等我講完,男孩就迫不及待地接過話頭,“自打我上學,我媽脾氣就這麼壞,更年期怎麼這麼長?您給我來個倒計時,更年期哪天結束?我也好有個盼頭!”
我忍不住笑起來。
我很同情這個男孩,事後我對他媽媽說,我們不能怪孩子不理解我們,我們也該改變改變自己了,儘管改變自己不容易。平時,我們很在乎孩子的物質要求,注重對孩子生活上的照顧,卻忽視了孩子內心情感世界,特別是忽略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定位。
女友聽到兒子對她的看法,說了句:“如今當父母真難,我們小時候哪有那麼多事!”可她還是答應,要改變自己對孩子的態度。
新世紀當父母真難,可從另一個角度看,新世紀當父母真好。
孩子離現代化近。家裡有一個上學的孩子,就會時常帶進來現代化的氣息,使我們跟上時代的步伐。
時代在變化,今天與昨天不同,明天與今天也不同。尤其當數字化、網路化、全球化這些新的名詞和新的概念闖入我們的生活後,我們天天都能感受到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這些變化不僅包括我們所使用的許多產品不斷更新換代,使用週期越來越短,也包括我們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變革,它的貶值越來越快。我們祖祖輩輩沿襲的教子模式,越來越不適應今天的孩子。特別是當我們進入資訊時代後,生活方式將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到那時,我們身上只帶一張卡片,就可以走遍全球。人們將越來越感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重要,沒有學習能力就寸步難行。
專家建議父母們不妨學會在孩子面前“化化妝”——用新知識,新技能包裝自己,“演演戲”——每天花上幾十分鐘,學點新知識,設計一些“指令碼”,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用新鮮的話題引導孩子。
做父母的首先要注意溝通方式方法。先反思一下:您是否嘮叨?您是否開口就講學習方面的事?您是否喜歡窺探孩子的隱私,並作為話題教訓他?您同孩子講話是否總是居高臨下,不斷提要求?您是否經常傾聽孩子說話?您訓斥孩子時是否聽他的辯解?您是否經常暗示自己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孩子採納了您的部分要求您是否認為他聽話?之所以請您反思,是因為孩子在長大,或多或少會表現出逆反心理,我們越是要求他們,他們越不聽。最好的做法是改變我們自己的做法,開啟與孩子交流之門,縮短與孩子的心靈距離。
做孩子喜愛敬佩的父母(2)
孩子們天天在用現代化的眼光審視我們,逼迫我們去學習新東西,督促我們朝現代化靠近,這是多麼好的事情啊!在21世紀,變是惟一不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