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僅是因為它成為主要的軍事和經濟強國,更因為它將文化因素引入了世界事務,因為美國全球化已經成為20世紀的一個主要事件。威爾遜圍繞和平條約與參議院的對立是悲劇性的。為了取得美國人民的支援,他於1919年9月在全國開始了一場總計8000英里、長達21天的大巡遊,但是在還沒有能夠估量該行程的效果之前,他就癱倒在科羅拉多,標誌此行將成為一場無法實現的夢想。由於參議院和美國人民都還沒有為威爾遜的國際秩序做好準備,而其他國家就差距更大。美國於是沒有加入國際聯盟,表明美國決定停留在其他國家的水平上。威爾遜的失敗並不意味著威爾遜主義的消亡,在歐洲和世界許多國家都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信奉其理想的威爾遜主義者,在戰後世界的塑造方面,他們的影響和傳統力量的影響一樣強大。
在以美國文化引領世界的問題上,威爾遜是一個先驅者,先驅者往往是悲劇者,甚至是犧牲者。美國引領世界的文化旗幟,終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插到了世界文化高地上,而美國也走上了世界領袖國家的地位。
高舉起引領和感召世界的“中國旗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威爾遜總統率先舉起了“非殖民化”、“民族自決”、“集體安全”的旗幟,為正在崛起的美國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現代美國高舉著“自由、*、*”的旗幟,用美國的核心價值觀影響著世界。
第二章 世紀對決:中美“冠軍國家”爭奪戰(15)
正在崛起的中國在全球化時代,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建設和諧世界的旗幟,使中國價值觀正在走向世界。
建設沒有霸權的“*世界”,是中國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中國感召和引領世界的巨大魅力。隨著世界三化:世界格局多極化、國際關係*化、發展模式多樣化,“建設*世界”成為一種共同的訴求。如果說在當今時代,建設*國家是人心所向,那麼在當今世界建設“*世界”就是“國心所向”,是國際社會的一致呼聲。*世界的重要特徵,是沒有霸權。做到世界的非霸權化,要實現三個平等:社會制度平等、發展模式平等、文化宗教平等。
建設*世界,是推動世界進步的關鍵之舉,是當務之急。沒有監督和制約的權力,必然是*的權力。失去制衡和制約的國際權力,就會成為霸權。建設*世界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就是世界霸權的問題。霸權問題是影響世界和平與和諧的根本問題。有了*世界,才有和平世界;有了*世界,才有和諧世界;在*世界的基礎上,才有國家間真正平等的合作。
建設*世界的首要問題,不是把世界上的國家都搞成美國式的*制度,而是在國際社會中沒有霸主,不搞霸權。世界霸主是對世界*的最大破壞,霸權主義是對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美國提出“*國家和平論”,中國則要提出“*世界和平論”、“非霸權和平論”。霸權主義是戰爭的根源,*世界是和平的保證。
真正理想的“*世界”,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這種“*世界”包括三個含義:一是讓世界上的每個國家成為“*國家”,當然是有各國特色的*國家,是多樣化的*國家,不能只是西方式的*國家,更不能只是美國式的*國家。*國家的標準,不能只由美國來定;*國家的裁判,不能只是由美國來當。二是讓世界上的每個國家,都作為平等的主權國家來享有國家主權,能夠有效地監督制約和制裁想搞霸權的國家。三是世界上的領袖國家不能只是一個國家壟斷,世界領導權也要實行任期制。衰落了,就要隱退。這是世界*制、國際*制的重要方面。
有人說:“維護*,是美國的政治核武器。而反對霸權,則是中國的政治核武器。”
也有人說:“建設*國家,是美國攻擊中國的一個突破口,而建設*世界,則是中國攻擊美國的一個突破口。”
其實,維護*,建設*國家,也是中國文化旗幟的重要內容,而在美國的文化旗幟上,沒有反對世界霸權、建設非霸權化的*世界的內容。所以中國的文化旗幟是插在比美國更高的文化高地上,中國旗幟比美國旗幟對世界具有更好的引領作用。
領袖國家的文化旗幟,是由民族國家高舉著的世界旗幟,能夠引起跨越國界的共鳴。這是領袖國家最大的軟實力,是領袖國家的文化標誌和精神品牌。中國的文化旗幟,展示的是中國的國際情操和胸懷,表達的是世界的共同利益和期盼,因此,中國旗幟是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旗幟,是能夠凝聚本國也能夠激動世界的旗幟。
打造適應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