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經考證過,醫聖張仲景是漢朝人,漢時的一兩即今時的槽秤二錢,所以我的用藥是根據標準的。”他肅然起敬,說:“啊!料不到你的老師都是大名人。老實告訴你,我是三友實業社的總經理陳萬運。你的診所和我公司門市部很近,而且我知道你醫好過我公司一個職員的傷寒症。現在我想請你當我公司的常年醫生。在門市部的職員及外埠郵購部人員有二百多人,在高郎橋廠中,有工人三千。我每月送你三百銀元,只是高郎橋遠得很,你每天要到那邊一次。”我說:“承蒙你看得起,很是感激。”他就和我拉拉手說:“好,一言為定。”我送他走了之後,心中大悅,一因門診部天天可以多十個八個人來;二因到他們廠中,我也可以發揮醫治各種發熱病和傷寒病的能力。又有一家是南京路上的冠生園,老闆冼冠生,本來是相熟的,他聽說三友實業社請我當常年醫生,也到我診所來,請我做常年醫生,不過月薪只得二十元。從此我的診所就漸漸熱鬧起來了。
就在這時,我另外印了一種“施診卡”,發給望平街上每一個報販頭子。因為我的《康健報》銷量多,他們對我很有信心。他們拿到施診卡,不但給自己家人用,還借給他們各人屬下的派報人,因此一張施診卡,用不到一個月,已經又皺又爛。有一個報販頭子向我建議:“你不如印兩千張施診卡,分給各頭子派給所有派報人,免得借來借去的麻煩。”我就照辦。誰知道這樣一來,影響之大,出乎意外。
因為從前到人家去派報的人,和訂戶都有感情。有些主人清晨等候報紙,見到報紙來得遲,就會問是否出了什麼特別事故。派報人就告訴他:“南京出了什麼什麼秘密訊息,報館當局再三考慮,究竟發不發表,因此就耽擱了印刷時間。”這些訂戶最喜歡聽報紙以外的秘聞。有時報紙中間忽然有一塊空白,上海人名為“開天窗”。這是因為某種秘聞,已經排好上版,臨時抽去,來不及發稿補充,只得留出空白。逢到這種情形,訂戶必然追問派報人到底為了什麼事,派報人總是說得頭頭是道,因此雙方感情相當好。有時派報人生了病,請行中人代派,主人又會問,某人為何不派?代派的人就說,某人因為生病。有時生了病十幾天或一個月才會恢復再派,訂戶就會問:“你生的什麼病?”派報人就據實以告,並且說:“幸虧我有一張陳存仁醫生的施診卡,省了錢還挽回我一條命。”那個主人就把我的名字深印腦海。由此,產生出來不少新病家,這是我事先料不到的。
我想到初做醫生,該由下層階級病人開始,診金雖有定例,但是對這類人要不計診金,並且要仔細診斷,竭力把他們的病醫好。因為上海人用的是黃浦江和蘇州河的水,很容易染上傷寒病,此症一發生,往往攪到七死八活,你能挽救過來,病人不但感恩不盡,而且廣為宣傳:當車伕的會拉他的主人來看病,當傭僕的會帶他的女主人和小姐們來看病。從前上海的有錢人家,生了一個孩子,就要僱用一個奶嬸嬸(即奶媽)護理,孩子生了病她們會堅決主張一定要找我,這種人的力量很大。還有一種專門為女主人梳頭的,所謂“走梳頭”,因為從前沒有女子理髮鋪,所以就產生了這種走梳頭。她們依著太太小姐的起身時間,一家一家前去梳頭,這種人一邊梳頭,一邊和主人談天說地,談到看病,要是提到我的話,以後他們就成為我的病家。
認清了這一點之後,我對這類人總是不計較診金,後果甚佳,好多高貴人家的老爺太太或是小孩都來就診。這個時候,我規定初診二元,複診一元二角,他(她)們無不照付如儀。因此我想到做醫生,要是門口只掛一塊招牌,病人自己是不會摸上門來的。醫生業務的發展都是靠口碑,因為病家最喜歡打聽醫生,有人介紹才肯信賴,登門就診。
同行嫉妒 你爭我奪
若干人的本性,每每含有嫉妒心,不僅同行嫉妒,而同學更嫉妒得厲害,因為越是接近的人,眼看著別人一步步高昇,自己依然故我,就會加以嫉妒。兄弟之間,因為接觸更多,嫉妒起來更會不擇手段;譬如弟弟做了皇帝,登基前後,總是先殺哥哥,此類故事,歷史上多到不可勝計。
從前在上海做中醫的,都是幾代相傳的世家。記得孔夫子說過:“醫不三世,不服其藥。”這兩句話,我就反對,第一代第二代的人難道就沒有人服他的藥嗎?叫這兩代的人怎樣生存下去?所以我初做醫生,一般老醫生有時看我所開的藥方,總是搖搖頭,好像我的方子不對,甚至連正眼也不望一望。其實這是舊時上海病人的習慣,病重時常常請兩三個醫生各處一方,來對證一下,但是醫生與醫生之間,往往甲醫說乙醫不對,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