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路及糧道,並乘機奪取了筆架山的積糧。於是,形勢發生了逆轉,明軍頓時處於欲戰力不支、欲守糧已盡的劣勢與窘境之中。軍心低落,士氣動搖,各路將領都在考慮如何撤退了。而只要稍有軍事頭腦的人就會知道,除了與敵決一死戰外,已無退路可走。於是,洪承疇只得將唯一的希望寄託在第二天與清軍的生死大決戰上,他說:“現在的情形是守亦死,不戰亦死。只有決一死戰,或可絕處逢生。往日大家都說要盡忠明廷,現在正是時候了。”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舉足輕重的歷史砝碼(3)
然而,就在當夜,卻發生了大同總兵王樸率兵突然逃跑的意外事件。更出人意料之外的是,素日以勇武善戰聞名的寧遠總兵吳三桂也率眾追隨王樸逃遁而去。
部將的逃跑打亂了洪承疇的全盤計劃,明軍已完全喪失了抵抗的意識與能力,只得下令突圍。這場臨時決定的所謂突圍,實質上就是一次少有的大潰敗與大逃亡。黑夜之中,士兵不辨方向,建制混亂,無法指揮,自相踐踏、跌入壕塹、掉進山澗、湧向海邊溺死者不計其數;而清軍又四面設伏,一排排箭矢、滾石鋪天蓋地襲來,結果五萬多人馬在這欲戰不能、欲逃無路的潰敗中喪生,致使明廷的這支龐大精銳遭到了毀滅性的重創。
吳三桂因緊隨王樸搶先逃跑,佔據了有利的時機,加上部眾驍勇,相對而言,損失不大,基本保全了自己的實力。
如果說吳三桂早就開始謀劃逃跑,那可能有點冤枉了他。此前,他也算得上是一個敢拼敢打、敢作敢為的血性男兒。在這明、清命運的大決戰前夜,特別是聽過洪承疇的訓話之後,吳三桂肯定也想過要效忠朝廷。然而,王樸的突然逃跑在一瞬間就擊垮了他的心理防線。與其說他的緊緊跟隨是一場有目的的預謀,毋寧說是一瞬間的本能反應,一種儲存實力、趨利避害的深層人格弱點的自然流露。也就是說,吳三桂這一潛藏極深的劣性在決定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就開始暴露無遺。
二
吳三桂死裡逃生,僥倖儲存了自己的實力,他深知自己追隨王樸逃跑帶來六鎮精兵盡失的悲慘敗局,將為朝廷國法所不容。而崇禎皇帝的輕於殺人與刻薄寡恩更是人所共知,因此,對那不堪設想的懲處只要稍稍想想就會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陣心虛害怕。然而,數月後的結果卻大大出乎意料之外:朝廷只將王樸一人判處死刑,對吳三桂僅作降罪三級的處分,仍命他鎮守寧遠。
同罪不同罰,吳三桂對朝廷的格外開恩不禁愧恨交加,感激涕零。而更大的幸運還在後頭,沒過多久,一紙詔書彷彿從天而降,突然出現在他的面前:明廷任命吳三桂為遼東提督,總領遼東主、客官兵。
一員逃兵之將,為何一再受到命運的青睞?難道崇禎皇帝一怒之下就不能將吳三桂與王樸兩人等同視之開刀問斬嗎?
關鍵是北方將領中,唯有吳三桂一人的實力、勇武、用兵可與清軍的鐵騎精銳抗衡。崇禎皇帝所面臨的,是一種沒有選擇的選擇。
是那紛亂動盪的複雜局勢“成全”了吳三桂。
當時的明朝,已處於內外交困的風雨飄搖之中。農民起義波瀾壯闊,愈演愈烈;清廷勢力日益強盛,逐漸南下蠶食明朝領土。為了達到一勞永逸之效,崇禎皇帝抽調北方主力與清廷決戰,將賭注押於松錦之戰。一敗塗地的戰局不僅使得明朝失去了洪承疇、祖大壽、曹變蛟等一批有勇有謀的大將,更使得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兩支農民起義軍乘機攻克洛陽、襄陽等地,爾後揮師北上逼向京城,直接威脅明朝的統治。為了對付迫在眉睫的農民起義軍,崇禎再也無暇顧及遼東。歷來鎮守遼東的祖氏家兵中,可以倚重的將領也只剩下吳三桂一人了。因此,面對吳三桂臨陣逃跑的可殺之罪,崇禎皇帝不但沒有嚴懲,還不得不採取先抑後揚的方式——在象徵性地降了吳三桂三級之後,很快又將他升為遼東提督,併為此下了一份專詔:“欲專吳三桂提督之權,不欲掣其肘,至領兵官亦令三桂揀得心應手之人。”朝廷將拱衛遼東的重任一股腦地寄託在吳三桂身上,為了達到用人不疑、收買人心之效,還讓他破例享有培養心腹、培植親信之權。
可不要小看崇禎皇帝對吳三桂的提升及他當時所處的戰略地位。 松錦之戰慘敗不到一年,明王朝苦心經營的寧錦防線便被清軍全部攻破。於是,吳三桂所鎮守的寧遠一下子變得突出起來,成為明軍狙擊清廷問鼎中原的前哨陣地。吳三桂若降清,遼西走廊大門則全然洞開,八旗鐵騎將無遮無攔地跨越關城直取燕京;而吳三桂在明,明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