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4 頁)
木劍,在潘家園,星期六擱了一上午沒人要,多少錢哪?三十塊錢。它是幹什麼使的呢?都以為是練劍的。其實不是,它裡邊能開啟,這個是“家法”。過去在家裡頭,孩子不聽話,出去惹了事,就要教育孩子,打屁股的。跪在那兒打兩個板子,嚇唬嚇唬,這一打有聲,但不疼。帶聲的這是“家法”。這有好多機關,把它開啟,裡面有戒尺,一個是用來打手板的,一個是打屁股的。打手板打得再厲害,但是不傷人。不像現在有的做父親的逮住調皮搗蛋的孩子上來就給一腳,說不定踹哪兒了。過去打手是有講究的,十指連心,有好多穴位,有好多神經,雖然打得很疼,但是它打不壞手。這個戒尺上寫著四個字“樸做教刑”。什麼意思呢?這是一種對孩子的刑罰,此話出自《論語》。所以說,對於教育孩子懲戒和獎勵,要兩個並重。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四種高貴:梅花苦寒(2)
教育孩子要獎懲並重,可是該怎麼獎?又該如何罰?其中的度該如何把握呢?我們不妨先看一個成功教育的案例。
《傅雷家書》:世界冠軍與打壞鼻樑骨
有一本書,叫《傅雷家書》。傅雷是一位文學家兼翻譯家,留學法國,他非常有修養,留學法國回來以後,把很多法國的名著,都翻譯到中國來了。
他的兒子叫傅聰,傅雷非常愛他的孩子。傅雷教孩子的方式是寫信,每次寫信都是一寫一大篇。傅雷的愛人,那更是一個了不起的母親,每次傅雷把這信寫好了,她都用毛筆把這信抄兩份,一份寄給他的兒子,一份留在家裡頭。也就是這樣,就有了《傅雷家書》。傅聰生下來以後,小男孩長得漂亮,傅雷愛這個孩子。成天挖掘孩子有什麼天分。一開始他說:他可能畫畫比較好,就給他買了各種各樣的顏料,說:“你去畫。”孩子畫著畫著,就不上心了。傅雷觀察,孩子不上心,是不是他不是個畫畫的材料。傅雷發現傅聰有這麼一個特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