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頁)
趙煒說,鄧穎超繼續著周總理沒有做完的工作。在張學良90華誕時,鄧穎超曾給他發去賀電,電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去臺之後,雖遭長期不公正之待遇,然淡於榮利,為國籌思,贏得人們敬佩”。
1991年3月10日,張學良和夫人從臺北桃園機場踏上赴美探親之旅,張學良在臺北機場登機前對中外記者的談話中,曾公開表示有回祖國大陸探親的意向。中共中央決定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呂正操等人赴美為張學良祝壽。行前,鄧穎超在中南海西花廳親自召見了他。
趙煒說,鄧穎超根據中共中央和鄧小平的意見,已以私人名義親筆為張學良寫了一封歡迎信。信的全文如下:
漢卿先生如晤: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數十年海天遙隔,想望之情,歷久彌濃。恩來生前每念及先生。輒慨嘆愴然。今先生身體安泰,諸事順遂,而有興作萬里之遊,故人聞之,深以為慰。
鄧穎超與張學良、宋美齡的友誼(3)
先生闊別家鄉多年,親朋故舊均翹首以盼,難盡其言。所幸近年來兩岸藩籬漸撤,往來日增。又值冬去春來,天氣和暖,正宜作故國之遊。今穎超受鄧小平先生委託,願以至誠,邀請先生伉儷在方便之時回訪大陸。看看家鄉故土,或掃墓、或省親、或觀光、或敘舊、可定居。茲特介紹本黨專使XXX同志趨前拜候,面陳一切事宜。望先生以尊重示之,以便妥為安排。問候您的夫人趙女士。
即頌
春祺!
鄧穎超
1991年5月20日
這已是鄧穎超寫給張學良的第二封函件了,第一封函件是一年前張學良在臺北舉行90歲壽慶時她致的賀電。那時,她的賀電高高懸掛在臺北圓山飯店崑崙廳祝壽辰的禮堂正中,引起了海內外人士的一致關注。這次親筆寫成的邀請函,語言更加誠摯熱情,充分表達了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對這位離家多年的愛國將軍的敬重之情。
5月29日,呂正操在紐約曼哈頓見到老上司張學良。呂正操贈送壽禮,雙方禮節性地晤談。第二天上午,呂正操和張學良進行了長達1個小時的單獨談話。他首先轉交了鄧穎超的親筆信。張學良看到鄧穎超的親筆信感慨萬端。
接著,呂正操又向張學良轉達了鄧小平、江澤民、楊尚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他的問候以及歡迎他借赴美之便返回祖國大陸探親訪友的良好願望。張學良聽後頗受感動。但是,由於事體重大,他說:“我這個人清清楚楚地很想回去,但現在時候不到,我一動就會牽動大陸、臺灣兩個方面。我不願意為我個人的事,弄得政治上很複雜。”
在隨即開始的各界人士為張學良舉辦的祝壽活動中,中共代表呂正操考慮到種種不便,沒有出席這類公開的活動。6月4日,張學良在祝壽活動結束後,主動提出要再次會晤呂正操。地點就安排在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團長李道豫大使的官邸裡。
這次談話整整持續了3個小時,談話的範圍也相當廣泛。呂正操著重向他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大政方針。張學良對中國共產黨的上述主張深表贊同,並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為祖國的和平統一盡一份微薄之力。
儘管張學良坦率地向呂正操表露了不能馬上返回祖國大陸探親的意思,但他仍然親自執筆給鄧穎超寫了一封回信。他在信中表達了“良寄居臺灣,遐首雲天,無日不有懷鄉之感。一有機緣,定當踏上故土。”的返鄉意願。
趙煒說,1992年鄧穎超病逝時, 張學良委託他在香港的侄女張閭蘅送花籃祭奠,挽帶上書:“‘鄧穎超千古’‘張漢卿、趙一荻敬輓’。”
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鄧穎超自然而然地保持了海峽兩岸之間的私誼,恰是堅固了民族大義的根系,為80年代兩岸打破老死不相往來的僵局營造了良好的基礎。
趙煒說,在鄧穎超80歲大壽的時候,宋美齡還曾經送了一份厚禮,送的是一隻做工精美的玻璃兔,因為鄧穎超是屬兔的,現在這隻友誼兔,仍被儲存。
眾所周知,鄧穎超與宋美齡有書信往來,儘管在政治問題上對方有歧見,在歷史問題上對方有恩怨蓄積難解之憂,但歷史的淵源性、延續性昭示海峽兩岸的不可分裂性。顯然,鄧穎超的一系列言行和特定身份贏得了海峽對岸的積極響應。
鄧穎超在祖國統一事業上的決心和強大的感召力,無比親切的誠摯態度和“潤物細無聲”的工作方法都融合在她的人格力量之中,產生了深遠影響。
“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