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童小鵬回憶:1962年,有一次,周恩來邀請張治中、傅作義、屈武等在釣魚臺吃飯。席間談到臺灣問題,周恩來希望他們寫信給臺灣當局,告訴他們不要輕舉妄動。後來屈武給於右任寫了信,張治中、傅作義給蔣經國、陳誠等人分別寫了信,轉達了周恩來的意思。
對於中共的一片誠意,蔣介石也曾派了一些人來。周恩來分析,這是蔣介石的一種政治手腕,想刺探我們的高階情報,摸我們對臺政策的底牌。有一次派了四個人,三個到北京,一個留在香港。毛澤東和周恩來也會見了其中幾個人,並說這些人帶來了各種訊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論是真是假,是虛是實,一時也判斷不清,只要我們心中有數,以假當真,假戲真做,最後弄假成真。
我們建議和平談判解決臺灣問題,雖一時難以實現,但也確實對臺灣產生了影響,兩岸關係有了相當的緩和與發展,並達到了“促蔣拒美劃峽而治”和“聯蔣抗美”的目的。毛澤東指示,解決臺灣問題要靠實力派,主要是指蔣氏父子和陳誠,但蔣陳之間也有矛盾,我們做了些工作化解。蔣介石第三次連任“總統”,我們捎了話,表示贊成,支援蔣,促進他們內部團結。
1961年下半年,美國邀請陳誠訪美,企圖在是否從金門、馬祖撤退的問題上離間陳誠和蔣氏父子的關係,擴大他們之間的矛盾,實現“兩個中國”的目的。毛澤東、周恩來經過分析,決定以促進他們之間的團結來擊破美國“拉陳抑蔣”的陰謀。
周恩來明確表示:“我們希望蔣介石、陳誠、蔣經國團結起來反對美帝國主義。”他認為陳誠“還有些民族氣節,看來不會被美國牽著鼻子走”。陳誠赴美前,周恩來請人提醒臺灣當局要加強內部團結,即蔣、陳的切結,把軍隊抓在手裡,美國就不敢輕舉妄動了。周恩來申明:只要他們一天能守住臺灣,不使它從中國分裂出去,那麼,我們就不改變目前對他們的關係。希望他們不要過這條界。
8月,陳誠訪美。美國國務院將1955年以來中美大使級談判的記錄拿給他看,想以此進行拉攏。陳誠看後對人說:“中共拒絕美國一切建議,而堅持美艦隊及武裝力量退出臺灣的做法,不受奸詐,不圖近利,是泱泱大國風度。”
鑑於陳誠思想的發展,周恩來進一步抓緊了爭取臺灣的工作。1963年初,周恩來請張治中、傅作義致信陳誠,闡明臺灣的處境與前途,說明今日反臺者並非中共實為美國,而支援臺灣者並非美國實為中共。中共這樣做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之不可侵犯性。談到對臺灣的政策時,信中除重述過去對臺灣迴歸祖國後的建議外,並作了更具體的說明。不久,周恩來又請有關人士轉告陳誠:“臺灣歸還祖國以後,可以行使更大的自治權利,除外交以外,軍隊、人事均可由臺灣朋友自己來管。”周恩來表示,過去送去的一些信件雖然大都是以個人名義寫的,但政府是支援的,我們個人在政府中擔負的工作可以變更,但對臺灣政策是不改變的。
周恩來代表中共表達的和談誠意和提出的具體建議對臺灣當局深有影響。陳誠表示說,他要對歷史作交代。只要一息尚存,決不會接受“兩個中國”。
1963年7月。周恩來獲悉陳誠提出辭職的訊息後,於9月約見張治中、傅作義商議此事。周恩來分析陳誠辭職不外三個原因:美國壓力、內部矛盾或真的有病。他說:“不管臺灣形勢如何,我們的政策只要老小合作。”
年底,周恩來出訪亞非14國期間繞道廣東,會見去臺灣的有關人士,希望他轉告陳誠及臺灣當局,美國正採取更多的行動,要把臺灣變成一個獨立政治單位,而國共兩黨可以在反對“兩個中國”問題上形成統一戰線。我們不會因自己強大而不理臺灣,也不會因有困難而拿原則做交易。如果單從我們方面看,臺灣歸回祖國固然好,即使暫缺那也無損於祖國的強大地位。我們是從民族大義出發,是從祖國統一大業出發。今天祖國的四周邊界問題已解決,唯獨東南一隅尚未完滿,這個統一大業應該共同來完成。
周恩來做臺灣上層工作(2)
1965年3月,陳誠病逝。陳誠是個有民族氣節的人,他留下的遺言中,既沒有提“反共”,也沒有提“反攻”。他向蔣介石進言:對中共不能反潮流;不能為外國動用臺灣的兵力;不能信任美國;不能受日本愚弄等。陳誠的這種態度說明他還是有愛國心的,也說明周恩來爭取他支援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一片苦心沒有白費。臺灣的國民黨右派想在陳誠的遺言中,加上“反共反攻”一類的內容,陳誠夫人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