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2/4 頁)
日必至餘家用功,寒暑無間。前後五年,學了數十齣戲,是餘派唯一得到衣缽眞傳的人。但所可惜的是,除民國三十六年杜家堂會,她唱過兩次搜孤救孤之外,從沒有再粉墨登場過。零星錄音也只有捉放曹、御碑亭、烏盆計等數段而已。假若餘派的東西是眞正研究院的玩藝,孟小冬倒眞是一位唯一夠資格的研究生。名貴則名貴極矣,然大好藝術不能廣傳,總是一件令人扼腕的事。」
同書,孟瑤將孟小冬的乃師餘叔巖,列為皮黃飽和期,亦卽民國以來的第一人。
孟小冬是梨園世家,自她上溯,三世九口之中,便有五位名鬚生,孟小冬的伯祖孟六,鬚生,祖父孟七,武淨,伯父孟鴻茂,醜,孟鴻壽,醜,孟鴻榮,又叫小孟七,老生兼武生,孟鴻芳,文武丑,她的父親孟鴻群,老生兼武生,還有她的堂兄,大伯父孟鴻茂之子孟小帆,也是老生兼武生。
民國三十六年九月二日起揭幕的「杜月笙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義演」,可謂黃浦灘上,僅次於杜祠落成的盛大演出,總提調由金廷蓀親自擔任,戲碼是金三哥開的,角色也由三哥邀來,唯有萬眾仰慕,尤為杜月笙不勝渴想的孟小冬,系由姚玉蘭親自寫信,邀她到上海來參與盛會,為杜月笙之壽辰,憑添異彩!
金廷蓀的五日戲碼
金廷蓀的預訂計劃,自九月三日到七日,作五天義演,但是由於群伶賣力,演出十分精彩,益以孟小冬一出大軸子戲「搜孤救孤」,使黃浦灘為之風靡。於是,臨時決定,將逐日演出重來一遍,於是自三日至十二日,接連演出十天。
杜壽堂會的五天戲碼,至今猶被菊壇人士傳為佳話,茲志如下:
九月三日夜場
蟠桃會閻寶善──豬婆拾玉鐲姜妙香──傅朋、筱翠花─孫玉馬富祿──劉媒法門寺裘盛戎──劉瑾馬富祿──
張君秋──宋巧姣馬崇仁──宋
楊寶森──趙廉劉斌昆──劉
芙蓉草──媒龍鳳呈祥甘露寺
譚富英──劉備李少春──
美人計馬連良──喬玄韓金奎──
李多奎──吳國回荊州袁世海─前孫權後張飛梅蘭芳─孫尚蘆花蕩葉盛蘭──周瑜麒麟童──
九月四日夜場
搖錢樹閻世善──張四大翠屏山帶時遷偷雞筱翠花──潘巧雲葉盛長──
葉盛蘭──前石秀馬富祿──潘
劉斌昆──海闍黎李少春──後
葉盛章──時武家坡譚富英──薛平貴張君秋──王
打漁殺家馬盛龍──李俊馬富祿──教
梅蘭芳──桂英馬連良──
袁世海──倪榮馬四立──
九月五日夜場
群英會馬連良──諸葛亮麒麟童──
林樹森──關公葉盛蘭──
葉盛戎──黃蓋袁世海──
馬富祿──蔣
樊江關梅蘭芳──樊梨花筱翠花──樊
九月六日夜場
打瓜園葉盛蘭──陶洪閻世善──陶
高盛虹──鄭明四郎探母全班合演
九月七日夜場
全本得意緣汪志奎──狄龍康葉盛蘭──盧
蓋三省──ㄚ頭章遏雲──狄
芙蓉草──郎霞玉馬富祿──太
搜孤救孤孟小冬──程嬰魏蓮芳──
趙培鑫──公孫杵臼裘盛戎──屠孫養農談冬皇舊事
孟小冬卽因「搜孤救孤」一劇,紅遍天下,被譽為「餘派唯一傳人」,而且她也由於這一次的演出,和杜月笙結了不解之緣,為杜月笙晚年生活,憑添幾許歡愉。杜月笙和孟小冬之相戀,過程極為感人,因此,這一段佳話,必須從頭說起。
孫養農在他的「談餘叔巖」一書中,曾經特別指出:
「民國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一日,孟小冬拜餘(叔巖)氏為師。這是餘氏的藝術得有傳人,而足以『紀念』的日子。
「孟(小冬)氏在還沒有列入餘氏門牆之前,已經是名聞南北,震動整個梨園的了。她那時的嗓音非常之動聽,做工相當的細到,大家都已認為絕非池中物。這當然因為她本是梨園世家,學有根底的緣故,但也是她天資聰穎,鑑別力強之故。她一向對餘氏的藝術傾倒萬分,加上她好學不倦,所以祇要聽說任何那一個人,對於譚(鑫培)或餘(叔巖)的藝術,祇要有一知半解的,她是無不卑辭厚禮,請教殆遍,一如餘(叔巖)氏當時學藝的情形一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