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4/4 頁)
銀行保管,當時,張公權連申報紙都沒有拆開,推辭不獲之餘,他將原件往自己的保險箱裡一放,嘴裡說著:「杜先生一定要這樣,那就姑且在我這裡擺一擺。」所以說,如果申報紙裡面包的還是申報紙,就憑杜月笙的閒話一句,這三十萬元還是欣然照借無疑。倘若到了民國二十二年冬天,杜月笙想借三十萬都碰了釘子,那麼,杜月笙加上楊志雄、楊管北,那麼些年裡對於銀行界所作的服務與努力,豈非全部付之東流?
大榮公司結束,金廷採也分到了四五萬元的紅利,這時候,正好黃金榮想把黃金大戲院盤出去,減少乏人經營的麻煩。金廷蓀對平劇向來有興趣,他的兒子金元吉,更是黃金大戲院的五虎將之一,他有意接手,黃金榮同樣的也是為老弟兄未來的生活問題打算,乃以半賣半送的方式,由金廷蓀送上大洋四萬,便把黃金大戲院讓給了金廷蓀,黃金大戲院成為金家的產業。──於此可見代售航空獎券並不會使杜月笙和金廷蓀發財,他們的收穫,一個是得了幢房子,一個是盤了家戲院。杜祠落成一生高潮杜氏家祠竣工,舉行慄主奉安之禮,時在民國二十年六月十日,是為杜月笙一生之中,顚峰狀態時期的空前豪舉。「是日宗祠落成,人爭參拜,車馬之盛,儀文之茂,敻乎為上海開港以來所未聞」,當時報章競載,眾口喧騰,都說這才叫洋洋乎大觀。一批日本記者,跟著他們的坂西將軍,村井總領,同往高橋參觀,由他們所發出的報導,字裡行間,洋溢著驚訝詫異,舌撟不下的意味,如所謂:「典禮備極豪華,為日本人意想不到」,「杜氏聲譽之隆,可謂壯觀盛況」,「以一家之宗祠祀典,規模如此之偉大,真不亞王侯之觀矣」。
建造這樣一座家祠,如此這般的熱開風光一場那是杜月笙幾許辛酸,多少苦難,無數回的咬牙切齒,忍淚吞聲,二十餘年豎起脊梁,發奮向上,熬了個「一旦公道開青雲在平地」,於是乎以「布衣雄世,俠儒兼資」,借用章士釗的頌詞:「尚義為天下倡,天下翕然歸之,徒眾萬千,言出若鼎!」有了民國二十年那個榮華富貴的場面,和炙手可熱的聲勢,然後再摜下一百萬大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