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3/4 頁)
工商巨擘,莫不薈萃於此。他要問問杜月笙,有沒有可能從上海募集一筆鉅款,去拯救河北、山東的災黎。
當時杜月笙半點把握也無,但是許委員長枉駕來訪,求教於他,就憑這天大的面子,杜月笙說什麼也要勉力奔走一番。故所以,他當時很慷慨豪爽的回答:
「我杜某人但有一分力量,絕對盡力而為。」
許世英很高興,他說好極了,那麼我們便組織一個機構,命名為「上海義賑會」,我當主任,請你擔任籌募組組長。
杜月笙欣欣然的答應了,他頓即四出奔走呼籲,拉了許多黃浦灘上的慈善之士,知名人物,共同參加了這一個組織。──那一次上海人義賑冀魯水災可以說完全靠他杜月笙個人的力量,募集了一筆數目不小的賑款。
到了民國二十年,長江大水災,受災地區廣達十七省,災民逾一萬萬人。許世英職責所在,又到上海,跟杜月笙商議故事重演,募款救災。當時,正值杜月笙熱中於票戲,當總提調。他靈機一動,向許世英建議說:
「許先生,像上次那樣,拿了捐簿請人捐款,很吃力,收效也不大,這一次,我想掉個花樣,我們照樣成立『賑災會』,卻是以義賑的名義,邀最好的角兒,唱幾天義務戲。買票的人既然是一面看戲,一面賑災,票價不妨儘量的訂高,那麼,請人家捐款,也可以改用推銷若干戲票的辦法。」
許世英莞爾的笑著回答:
「你這個辦法很高明,一方面可以擴大勸募的範圍,一方面人溺已溺,慷慨解囊,也是很好的一種社會教育。」
得到許委員長的許可,杜月笙十分高興,他立刻歡天喜地的籌備起來,他請出正使上海人為之瘋狂的梅蘭芳,再加上他的夫人姚玉蘭,霸王金少山,更提拔他的學生,上海名票趙培鑫,指定趙培鑫為梅大王配戲,此外,再加為湊熱鬧,也能增進票房紀錄的他自己和張嘯林,為收牡丹綠葉之效,各戲配角和文武場面,請的都是頂兒尖兒,最最走紅的角色排出的戲碼,計有梅蘭芳、趙焙鑫的「四郎探母」、「打漁殺家」、「扮河灣」,全班串演的「甘露寺」,姚玉蘭的「轅門斬子」、「刀劈三關」,梅蘭芳、金少山一貼就滿的「霸王別姬」,和他自己跟張嘯林的「落馬湖」,──一次史無前例的義演,戲碼貼出,全滬轟動,義演地點是在二馬路新大舞臺,趙培鑫生平第一次公滿演出,第一次露演,便跟梅蘭芳搭配,而且新大舞臺由於上海人的關懷災黎兼看好戲,踴躍輸將,一連多日戲院外面大排長龍,池座之中滿坑滿谷,場場爆滿,演期一延再延,有這麼好的機會,趙培鑫這三個字,一開始便在壇上熠熠閃耀,如日中天。
長江水災賑濟大公演,獲得空前成功,許世英所主持的賑災委員會,不但募集了一筆為數至巨,超過預定目標的捐款,全活了千萬生靈,同時,更為賑濟救災工作,開闢了一條莊大道。狀元事業杜門接手大達輪船輪步,系由南通狀元張謇(季直),創立於光緒三十年(公元一九○四),它比虞洽卿等寧波同鄉所創辦的寧紹輪船公司,還要早個三年多,因此,大達可謂我國第一家民
營輪船公司。
張謇,江蘇南通人,光緒二十年甲午恩科狀元,賜進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這年夏天,慈禧太后從頤和園回宮,文武百官,照例應該跪在路旁接駕,那一天恰好雷雨交加,地面泥水盈寸,張狀元被淋成了落湯雞,又在積水裡跪了多時,回到會館,夜不興寐,他自言自語,喟然長嘆:
「我讀書致仕,身列廟堂,難道祇是為了做磕頭蟲而來的嗎?真是讀聖賢書,志氣何在?」
於是,他辭官回鄉,專心一志,從事地方建設。這位四十二歲的狀元公,自四歲開始念千字文,經過三十八年的寒窗苦讀,結果是隻做了一百二十天的小京官。
但是在地方建樹,和興辦實業方面,張謇的成就,迄至時今,無人可及。從光緒二十一年到民國十五年,他建立了大生紗廠一系列的八個廠,設定了電廠、油廠、麵粉廠、機械廠、輪船公司等無數事業,開墾了黃河廢河道以南的土地八百萬畝。教育方面,他尤且興建了男女師範、小學、中學、吳淞商船學校,以至南通學院。
光緒三十年六月,張謇準備開闢上海和南通之間的航線,頭一步,他在上海找地皮,先建碼頭。當時,黃浦灘西岸的中心區域,都被外國人佔去。張謇花了很大的價錢,總算在南市十六鋪一帶,包租大量的沿岸土地,於是他先成立大達外江輪步公司,建好倉庫、碼頭、經營輪船棧埠生意。
八月,又在南通天生港,設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