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2/4 頁)
神主轎亭。
由金利原始碼頭到高橋碼頭,船隊行駛,歷時一小時許,江上,軍樂隊像在比賽,此唱彼和的奏起樂來,急管繁弦,鼓樂齊鳴,悠揚樂聲,趁著江上輕風,清越悅耳,聲聞十里。童子軍們手舞足蹈,歡欣愉悅,他們隨著樂聲,引吭高歌,引得兩岸居民,爭前恐後的跑到江干眺望,又構成了黃浦江上前所未有的歡樂熱烈景象,使耳聞目覩的人,時至今日記憶猶新。
一到高橋碼頭,許多男女來賓,不禁為眼前的一片嶄新氣象,驚了一驚,畢竟錢可通神,而杜月笙的朋友幫他辦事,格外認眞。高橋碼頭不但佈置得整齊清潔,煥然一新,而且還移來蔥蘢的樹木,沿途裝置了無數盞煤油路燈,道路平坦,一塵不染,鄉下人一個個笑逐顏開穿著全新的衣衫。─—從高橋碼頭到杜氏家祠,旅程還有八里之遙,而沿途所見,莫不皆然,光從這一點看,卽可想見杜月笙花費多少銅鈿?
老孃舅朱揚聲,一別二十餘年,此刻頭髮頒白,一目已眇,率領大隊親眷,齊來碼頭迎接,卻是人多嘈雜,又忙又亂,舅甥兩個不曾說到幾句話,杜月笙卽已被擁上汽車,帶著他的長子維藩,恭捧神主,馳向新祠。
儀仗一船一船的靠岸,步上碼頭,循序向杜氏家祠繼續前進,這八里路,路畔又是兩條長龍,麕集著從四鄉趕來看熱鬧的百姓,─—吳佩孚送的那塊「武庫世家」匾額特別的大,匾大、字更大,遠遠的望去,一覽無餘,鄉下人見了,拍掌大笑,驚喜的叫道:
「吳佩孚!吳佩孚!」
最早一部紀錄影
臨到賓客下船,碼頭旁邊早已備就的車隊,開始出動。杜公館一共備下十五輛奧司汀汽車,和一百五十輛人力車,有這麼多車子,卻是客人更多,仍嫌不夠。上海的人力車伕,看準高橋有三天好生意,紛紛把自己的車子用船運來。杜公館立刻派人跟他們約定,必須在杜公館所備的車子不敷載客以後,方準依序拉客,同時規定每拉一趟,車資六角。由杜公館傳送賓客乘車券,拉到杜氏家祠,客人不必付錢,將乘車券交給車伕,讓他們自去賬房間憑券支領。
上海黃包車伕,都是顧竹軒顧四老闆的徒子徒孫,四老闆見了杜先生,打恭作揖,客氣得很,所以這般車伕們,焉有不聽招呼的道理?因此碼頭上雖然車多人更多,卻是秩序井然,一絲不亂。祇不過,有些客人際茲百年雞得一見的盛會,一心急於早達目的地,懶得等候下了船便自己僱車,人人向前個個爭先,反由坐車的人自抬價格,每趟由六角而一元,而兩塊三塊,於是乎,樂了這般車伕,一天收入,多達一二十元,拉三天車下來,等於發了一筆小財。
車子來回奔跑,客人越來越多,交通工具又嫌不夠,於是有人成群結隊,鼓起勇氣,走這八里平路,一時杜家祠堂路上冠釵盛集,車行如梭,鄉下人中有頭腦靈活的,心想眼前正有好買賣,何苦盡待著看鬧猛呢?翻身回家,推出了平時載貨搭人的獨輪車,兩側各墊一迭布,算是座位,把這獨輪車推到高橋碼頭,一次載送兩位客人,取值大洋一元,旣便宜,又新鮮,─—黃浦灘上的老太太,少奶奶,爭先恐後,趨之如鶩,坐在獨輪車上,又是駭怕又覺有趣,花枝招展,格格的笑。
八華里路上,小轎車、人力車、獨輪車,全體出動,反覆賓士,專賣名牌鐘錶的亨達利洋行,獨出心裁,大做廣告,制了幾百面小布旗,遍揷道旁,蔚為奇觀。可是鄉下人見它好玩,你一支、我一支,不一天便給拔了個精光。還有一些商家,一則討好杜月笙,二來順便作宣傳,六月天,怕客人熱,制了大批的紙扇,分贈男女佳賓,高橋人聽說這種扇子不要錢,哄過來便搶,也是轉眼之間搶得乾乾淨淨。
虞洽卿的千金,虞澹涵妙手丹青,馳聲畫苑,她和她的夫婿,名律師江一平,訂做了五千把扇子,作為賀禮。一面是江一平的隸書「杜氏家祠頌」:
「武庫雄才,芬揚京兆,瀛洲選首,凌煙圖肖。「作廟華國,以致其孝,穆穆長風,龍吟虎嘯。」
另一面,則為虞澹涵手繪「祠堂圖」,頌、字、畫,允稱三絕,這種扇子,鄉下人搶不到,卻是男女來賓,頻頻的討,同樣的在頭一天便一柄不存
當年上海最大的明星電影公司,主事人中不乏杜月笙的朋友學生,創辦之初,又得過杜月笙的鼎力協助,杜祠落成,他們便派出了電影攝製隊,名導演張石川、王吉亭等,大明星鄭正秋等一例出動,他們在大路上跑來跑去,揮汗攝製嘉賓蒞止的紀錄影片。於是,大導演、大明星找鏡頭,上鏡頭的嘉賓又爭著來看明星與導演,相互徵逐,主客兩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