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第2/4 頁)
,因而要困一口好棺材,治喪處人員和家人戚友對於這一點也是不惜開銷極力求好。當時萬國殯儀館正有一口好棺,楠木的,售價港紙一萬五千。萬國殯儀館聽說杜月笙要用,老闆自動減價一半,對摺實收七千五,與此同時,儘管杜月笙治喪是萬國殯儀館頭一筆大生意,這位老闆卻除開棺木半價之外,自願報效三日正廳租金九百元。不少人問他何以要這樣做?這位老闆正色答道:
「這是我對杜先生表示敬意。」
當杜月笙的遺體運往萬國殯儀館,大禮堂外立刻懸出「杜月笙先生治喪處」的布招,白底黑字,四周鑲以銀邊白花,一對藍紙燈龍,「治喪」兩個小字托住偌大的一對「杜」字,禮堂正中素白孝幃,匝以鮮花牌架,蔣總統頒以「義節聿始」的輓額,兩旁懸掛的第一副輓聯,是為杜月笙老友許世英所挽的:
「班生投筆,卜式輸財,歷濟艱危昭史乘;正規化憑棺,伯牙碎軫,忍教生死隔襟期。」
人,時,地,雙方交情,當時情景,無不貼切之至。香港報紙曾經特別提出,盛讚許靜老的這一副輓聯:
「抒寫杜氏生平和死別哀痛,讀之令人殻ъげ灰選!�
開弔之期警衛嚴密
香港政府對於杜月笙開弔,自始至終採取嚴密防範,保持高度警覺,因為他們知迫弔客之中多的是達官貴人,名公巨卿,他們除了派交通警、崗警到場維持秩序,以防宵小擾亂,同時還派遣了便衣人員,香港警署的政治部,尤且派有專人紀錄到場者的名單。
從八月十六日的傍晚,杜月笙移靈萬國殯儀館之時起,弔祭者車水馬龍,絡繹於途,靈堂中擠得水洩不通,座無虛席。杜月笙心腹之交,拿全國第七號執照的老牌律師秦聯奎,在月落昏黃,靈堂里人影幢幢中,一聲聲的悲呼:「月笙哥」,哭聲淒厲,引得人人垂淚,倍增愁慘。杜月笙病逝香江,哭得最傷心的老友,前後共有三人,其中江干廷是哭得過早,反而落了杜門中人的理怨。許世英則是「喜時悲來」,賀壽變成了送終,因而哭得突然。至於秦聯奎的聲聲號啕,當然是觸景生情,無限傷悼。這三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友誼真摯,使在場的人都曾為之深切感動。
百忙之中,治喪人員不曾忘記派人請教陰陽先生,擇期成殮,陰陽先生根據遺屬生肖與死者的沖剋,細加排算,結果是非常湊巧,他也擇定八月十九日上午十時入殮,和杜月笙停靈三日的交代,不謀而合,眾人於是放下了一樁心事。
大殮之前三日,其實祇有兩天,治喪處收到的唁電、挽幛、輓聯,多達七百餘件,分別來自美國、日本、南洋等各地,其中自臺灣寄來的為最多,共達一百五十三件,黨國元老軍政首長莫不備致哀悼。最高領袖頒賜的輓額,系由總統府第二局局長黃伯度,從臺北打長途電話來傳述口諭。行政院長陳誠的唁電中說:
「頃悉尊公棄養,深為驚悼,緬懷忠愛,彌念清芬,敬電致唁,尚希節哀。」
司法院長王寵惠和他的夫人王朱學勤,雙雙出面,所拍來的唁電,字數最多,詞曰:
「驚悉月笙先生逝世噩耗,不勝悲悼,推念先生數十年來,領導社會事業,贊助國民革命,功在國家,為世欽仰,臨終遺囑,猶以未覩國家復興為憾。其忠愛國家民族之衷誠,尤為可敬之至,自必名垂不朽矣。尚希節哀珍重,以襄大事,無由面慰,特電奉唁,並請禮安。」
監察院長於右任的一封禮電,則愴念之情,溢於言表
「愛國憂國,獻勤社會公益唯恐不及,如月笙先生者,未獲目覩祖國之復興,齋恨以逝。緬懷風範,悼痛何如!遺囑淳淳,彌昭高義,惟希繼志揚烈,順候禮祺。謹唁。」
其餘諸黨國首要,在他們的唁電裡推崇頌揚杜月笙之詞,摘要略如嚴家淦之「邦家遽喪忠賢,海內永恆風義,遺言憂國,繼志在兄」。何應欽之「國失老成,彌深愴悼」。顧祝同之「易簀遺言,不忘邦國,耆哲雲徂,人我同悲、撫念平生,尤深愴痛」。谷正綱之「月笙先生抱任俠之氣,存濟世之心,大義凜然,典謨攸在」。陶希聖的「尊大人忠誠道義,薄海同欽,噩耗傳來,無任驚悼!夙承庇愛,出死入生,以至今日,尤深感激。」祝紹周的「尊翁一生急公好義,功在國家,當與浩浩長江,並存不朽。」陳果夫的「月笙先生惕勵精勤,熱心公益,凜立民族正氣,節操可風。」鈕永建的「社會遽殞賢達,永建亦喪良朋」。桂永清的「月笙先生社會碩彥,功在黨國,比年避亂香江,憂心國事,清操大節,中外同欽,復興在望,遽喪老成,篤念忠藎,彌殷哀悼」。,朱家驊的「尊公月笙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