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慷慨義舉。這是政治的高超境界。它從不炫耀成功,從不裝腔作勢,即便其成功憑本事得來,它也懂得怎樣不露痕跡。
薩拉丁是阿尤布王朝的開創者,他最突出的功績是挫敗歐洲的十字軍,將聖城耶路撒冷從歐洲侵略者手中奪了回來。因此他成為阿拉伯人的民族英雄。薩拉丁胸襟博大,他慷慨地允許西方人可以自由來耶路撒冷朝聖;他打敗了英國的“獅心王”理查,不但不殺,還贈其戰馬,令其再戰。這是何等的氣度!
1138年,薩拉丁出生在今伊拉克北部提克里特城一個庫爾德人家庭。9歲時隨父母來到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少年時代的薩拉丁善於騎射,勇武過人,而且是一位虔誠的###教徒。
薩拉丁生活在一個戰火紛飛、動盪不定的時代。當時,地中海東岸盡入十字軍之手,阿拉伯人世代居住的地區面臨嚴重的威脅。薩拉丁的父親阿尤布和叔叔希爾庫均是阿拉伯努爾丁王國的將領,由於努爾丁王國與十字軍王國接壤,不時受到十字軍的威脅。年輕的薩拉丁很早就立下了將十字軍趕出耶路撒冷和阿拉伯領土的雄心壯志。
1164年,耶路撒冷王國的十字軍入侵埃及,努爾丁派希爾庫出征埃及,迎戰十字軍。薩拉丁隨同前往,並擔任先鋒官。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取得一連串的重大勝利。薩拉丁受命為亞歷山大長官後,在敵強我弱和糧食匱乏的情況下,堅守75天,贏得了戰鬥的勝利,顯露出傑出的軍事才能。
1169年,埃及法蒂瑪王朝哈里發任命希爾庫為首相,3個月後,希爾庫去世,薩拉丁繼承了叔父的首相職位,時年32歲。1171年,薩拉丁乘法蒂瑪王朝哈里發病危之機,透過宮廷政變建立了新的阿尤布王朝,成為埃及真正的統治者。
薩拉丁在建立新王朝之後,立即把消滅在地中海東岸立足的十字軍的任務提上了日程。要實現這個偉大任務,談何容易。首先西亞地區各國為保全自己的勢力勾心鬥角,甚至勾結十字軍。其次,薩拉丁面臨的敵人不只是四個拉丁小國,還有強大的歐洲封建主和羅馬教會。為此,薩拉丁採取了一系列果斷而又周密的措施。
他決定首先統一分散的###力量,以增強對付十字軍的實力。於是他先後出兵佔領了利比亞、突尼西亞東部、葉門和蘇丹北部。1174年,努爾丁去世,薩拉丁不戰而進入大馬士革,接著包圍努爾丁王國的都城,迫使王國繼承人努爾丁的兒子承認阿尤布王朝對敘利亞的統治。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薩拉丁不僅牢牢控制了埃及、蘇丹,而且把勢力擴張到整個敘利亞、阿拉伯半島和伊拉克的一部分,把原來四分五裂的小國統一為一個強大的###帝國,完成了從東、西、北三面包圍十字軍的戰略部署。
對外,薩拉丁與拜占庭帝國建立了友好關係,拆散了它與歐洲封建國家之間的結盟,從而解除了十字軍從海上進攻埃及的威脅。
當時,十字軍首領中最不講信用的是卡拉克城堡的莎提翁。這個傢伙曾做過薩拉丁的俘虜,獲釋後,繼續進行侵略活動,他強徵過境稅,劫掠過境商隊。他還企圖從海上進攻###教聖地麥加和麥地那,襲擊朝聖隊伍,控制東西方貿易。莎提翁背信棄義的行為成了薩拉丁對十字軍發動“聖戰”的導火索。
1187年,薩拉丁利用安條克公國和耶路撒冷王國發生齟齬的機會,從各地調集2萬軍隊,組成阿拉伯聯軍,揭開了聖戰的序幕。7月4日,阿拉伯聯軍和十字軍主力在巴勒斯坦太巴列湖附近的赫澱高地相遇。十字軍騎士在耶路撒冷國王律西安和好戰的莎提翁的率領下,一窩蜂地衝了過去。薩拉丁鎮定自若,先命弓箭手一排排地放箭,射得騎士們紛紛落馬。隨後,阿拉伯騎兵高呼“為真主而戰,把法蘭克人趕出去”的口號大舉出擊,把十字軍團團包圍。包括律西安和莎提翁在內的幾千名十字軍騎士成了薩拉丁的俘虜。莎提翁因屢次背信棄義而被處死,律西安及其他騎士在交納贖金後被釋放。
赫澱大捷後,薩拉丁乘勝追擊,於10月2日收復了耶路撒冷。被十字軍侵佔達88年之久的聖城又重新回到穆斯林的手中。
耶路撒冷的陷落使西歐封建主大為震驚。在教皇的號召下,英國“獅心王”理查一世、德皇“紅鬍子”腓特烈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聯合出兵,發動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企圖恢復十字軍王國。但十字軍出師不利,德皇“紅鬍子”在小亞細亞過河時溺水身亡,德國人打道回府。法王腓力二世與英王存在矛盾,幾乎一箭未發,藉口生病返回法國,惟有英王理查一世率領十字軍攻戰阿卡,圍攻耶路撒冷。在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