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3銎洳灰獾卮彀苷�小�
1969年,英迪拉在支援吉里總統當選的鬥爭中,透過實行銀行國有化,堅決地與保守派鬥爭,贏得了黨內外的支援,最大限度地削弱了反對派的力量。
然而,她沒有被眼前的勝利所迷惑。她十分清楚黨記憶體在的各種問題。黨內的分裂使她在525個成員組成的議會中只得到250個成員的支援。她並沒有與人民院的任何其他集團結成正式聯盟來取得多數票的支援。而根據議會政府的規則,她應該提出辭呈。可是她還能繼續執政。因為在選舉總統中證明,她受到了共產黨人、某些社會黨人和某些地區政黨的議會代表的暗中支援。雖然處境尷尬,但還是可以勉強維持到1972年大選。
面對這種局面,英迪拉懂得,如果採取無所作為的態度,就會大大喪失1969年時贏得的群眾支援。這無異於在等待自己的滅亡。可是如何才能既使群眾的支援變為議會實力,又保證在1972年大選中再次擔任總理呢?英迪拉出其不意地決定提前一年舉行大選。
主意已定,她便著手準備。首先,她決定要說服親信,增強他們的信心。她的一派當時有一種觀點,認為在1969年大選中國大黨費盡心血才勉強獲得多數票。在黨分裂的情況下,如果國大黨尋求連任,那就會犯政治自殺錯誤。針對這種觀點,英迪拉爭辯說,由於摒棄了辛迪加派,她的一派的形象在人民群眾中會煥然一新。並且黨在大選中所承受的風險是微不足道的,黨至少又會以議會中議席最多的唯一政黨出現。執政黨除了失去它對共產黨和其他某些反對黨團那種惱人的依賴外一無所失。在她的雄辯面前,支持者們的意見得到了統一,並積極地做提前大選的準備。
第二,她對提前大選一直保密。有很多次報紙上都報道了提前大選的可能性,但她都予以否認。她的政敵們更是低估了她的膽識,認為她的政府一直是在與其他反對派的妥協中生存,現在她不敢提前大選。
然而不可能的事卻發生了。1970年底英迪拉出乎對手的意料,提前舉行大選。選舉結果十分令人滿意。英迪拉所領導的國大黨一派獲得了驚人的多數,在525席中佔了350席,從而結束了依賴同盟者的狼狽局面。英迪拉還是勝利了。
英迪拉的聰明之處在於她正確地估計了群眾的心理和黨內關係,並採用了“出奇不意”的策略,既麻痺了敵手,又充分利用了已經取得的支援,從而實現了連任總理的夙願。相反,如果她不採取這樣的策略,等到1972年大選,有利條件就會喪失殆盡。
隱藏自己的意圖,能讓你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更容易掌握主動權。人性中有一項簡單的事實——人類的第一直覺永遠來自於外表。表象常常被人們當成事實,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表象比事實更重要。
讓別人捉摸不定,可以增加你身上的神秘感,使人能肅然起敬。反之,如果你事先洩露了自己的底牌,別人就會因為看透你而輕視你。
在行事之前,保持緘默,保持低調;當取得勝利之時,更能贏得別人的讚歎。這正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效果啊。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名聲與好運
[箴言10]一個經久不衰,一個流轉不定。前者常跚跚來遲,後者可助人一生。好運須防他人嫉妒,名聲須防湮沒無聞。你可以誠心求好運,有時亦可努力促成之;然而一切名聲無不以持之以恆的苦幹為本。
美國鉅富約翰·D·洛克菲勒為人惡毒奸詐,為了賺錢及吞併其他公司而不擇手段,是同代美國人心目中的惡魔。
壟斷地位確立以後,他便動手積極改善自己的形象。尤其從1913年以後,洛克菲勒蒐羅了著名宣傳家艾維·李,由他一手掌管美化形象的任務。
為了不使人們感到洛克菲勒是在自我標榜,艾維·李從不宣佈洛克菲勒某日某時給了某個基金會大筆贈款。他的辦法是暗示受洛克菲勒贈款的人或基金會在報上發表一個感謝宣告。艾維·李還常寫一些特寫報道,敘述這位慈祥的大富翁如何虔誠,怎樣到教堂去做禮拜、怎樣同鄰居們友好相處及玩高爾夫球等。總之,他的原則是以一些低調的文字來使公眾對洛克菲勒這個人產生一些新的看法。
這些宣傳的收效很大。把洛克菲勒看做惡魔的一代人已上了年紀,正在相繼離開人世。下一代人從宣傳中知道的是洛克菲勒基金會怎樣慷慨解囊,如何發展醫學事業造福人類,怎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認購了幾百萬美元的公債。公眾所看到的洛克菲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