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量孩子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
——(中國)葉聖陶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6.不讓優厚的物質毀了孩子
錢本身沒有錯,父母有能力用正當方法賺錢當然是好事,可是把錢用在不同的地方,結果就天壤之別。作為父母,一定要清醒地認識,給孩子過於豐厚的物質享受等同於讓孩子吸食毒品。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對物質有依賴,而想要擺脫這種依賴如同登天一樣難。父母應該給孩子有節制的物質生活,以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為標準,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經典事例』
在一個訪談節目中,一些心理學家和社會工作者都談到對“富二代”的擔憂。他們舉了一個例子:
一個吸食毒品的富家子弟被問到如何染上毒品時說:“沒事幹,吸著玩玩。”
心理導師問他:“為何不去找工作?”
他說:“找工作幹什麼?我爸給我的零花錢一個月就好幾萬,我用不著找工作。”他又反問心理導師:“您一個月累死累活也不過是幾千吧?”
心理導師接著問:“那你也不小了,談個物件也比吸毒好啊?”
他說:“戀愛我都談膩了,都不愛談了。就是覺得沒勁,才試試毒品的。”
『教育感悟』
這個青年口中的“沒勁”是找不到自己。由於物質的極度豐厚,致使他沒必要去工作。殊不知,工作不僅可以得到生活的基本保障,更重要的是工作本身就是在為社會創造財富,同時發現自己存在的意義。
古往今來大量的家族興衰史表明,一個家庭無論資產多豐厚,保持富裕的時間一般都超不過三代。近代,中國民營企業家已經超過了300萬,由於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企業家無法擺脫“富不過三代”宿命。而富人家族的孩子中,只有約10%的子女繼承了父母的優良品質。
導致這個現象的根本因素是家庭不節儉和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不當。而這不僅是一個家庭的財富能不能守住的問題,也是孩子們在毀滅自己人生的同時製造更嚴重的社會危機。
『身體力行』
父母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自己的家庭,為了社會的安定,請一定要冷靜。
1.別給孩子豐厚的物質
父母在創業的時候大都備嘗艱辛,但父母應該理性地認識到:正是由於自己的艱苦磨練,才創造了財富。如果父母不希望子女再吃苦受累,對其嬌生慣養,給孩子很多的錢財任其享受,這不但不是愛孩子,反而會害了孩子。而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是把自己在創造財富過程中,磨練出的精神意志傳給孩子。
2.厲行保家之法——節儉
林則徐曾講過:“子孫若如我,留財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毀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意思是無論子孫能力如何,我都不把錢留給他們,如果是賢良的子孫,錢只會讓他們喪失志向,如果是愚笨的子孫,錢只會增加他們的過失。
所以,請父母在生活中,無論吃飯、穿衣,還是住房、外出不要奢侈浪費,要厲行節儉,多參與慈善事業,把多餘的錢回饋給社會,這本身就在告訴孩子錢不是用來個人享受的,而是幫助勞苦大眾的。
3.重視做人教育
做人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礎,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其興衰根本在人。華人首富李嘉誠在談到子女教育時說:“99%是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孩子們長大了,也是70%教如何做人,30%教如何做生意。”所以,父母一定要注重還孩子的品德教育,教孩子與人相處之道,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生活中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這些才是以後致富創業的源頭活水。
『教子參考』
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讓孩子養成驕奢的習慣
孩子的生活肯定需要錢,但是父母一定以孩子的需要為基準,不無緣無故給孩子買禮物,不要給他大量的零花錢,孩子的衣服、玩具、任何用品都不宜過於昂貴。要是孩子總是生活在這種“闊綽”的環境中,長大了不奢侈都很難。
2.不用物質刺激孩子
父母不要用物質刺激孩子,比如母親對孩子說:“你要是幫媽媽洗碗,你就能得到兩塊錢。”孩子幫父母洗碗是義務,沒有理由從中賺錢。當父母希望孩子幫忙做事的時候,要激勵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而不是以慾望來牽引。這樣的後果會導致孩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