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入仕(第1/1 頁)
《[紅樓+清穿]最強紈絝》最快更新 [aishu55.cc]
驟然被林如海這麼一個靈魂拷問,薛攀未免有些愣怔。
不過看著林如海一臉正色,甚至有種只要薛攀一點頭,他就能立刻把薛攀打包送去最好的書院埋頭寒窗苦讀幾年、好好拼一拼科舉的意思,薛攀不敢怠慢,也連忙一臉正色地回話道:
“多謝姑父垂問,但小侄一心只想重振家族事業,並無入仕打算——實在是於讀書上天資不足,無緣科舉,恐怕要辜負您的一番好意了。”
開啥玩笑,這可是學霸林如海,要是真的被他看中送去走科舉路,自個兒就算是哭都沒地兒哭去——這福氣他是真的不敢要。
難得穿成了一個不用讀書也能過上不錯生活的紈絝,好不容易不用再上學考試,薛攀只想著隨便多賺點錢,然後終生好好享受生活,怎麼可能想不開去學人家考什麼科舉?
科舉多辛苦啊?!
而且那是隨便什麼人想考就能考上的嗎?
就算是在薛攀最瘋狂的夢裡,都沒有高中狀元的戲份——學霸的遊戲,咱們學渣自覺點兒不要參與是最基本的禮儀。
好傢伙,他原本正擱這兒想法子搞錢搞得正開心呢,這會子竟忽然冒出來一個姑父要親切地帶你考科舉——姑父小侄真是謝謝您嘞,還是不用了,就當小侄是團扶不上牆的爛泥,千萬別費心栽培就行了。
見薛攀表現得如此抗拒,林如海忍不住笑道:“蟠兒多慮了,誰說入仕只有科舉一途?你們老爺不是也走的祖蔭的路子麼?”
林如海這說的就是薛攀的爹薛老爺當年靠著他祖父薛公的情面在戶部掛職的事兒了。
說是“祖蔭”,林如海其實還是為了照顧薛攀和薛老爺的面子稍微說的委婉了點兒——其實薛老爺當年就是靠著祖宗的面子,到戶部兌了銀子買了個小官兒。
反正,他們家是皇商,弄個戶部的虛職不過就是為了說出去好聽,讀不讀書有什麼要緊,只要能賺錢就行了。
當然,從薛老爺曾經跟林如海做過同窗,還給寶釵做了一個十分好的讀書啟蒙看,他本人大約在讀書方面也是很不錯的。
但是為什麼薛老爺他沒有走科舉那條路,因著薛攀穿過來的時候這位便宜老爹已經不在人世,真實的理由已經無法得知。
可能是身體不好,也可能只是因為考不上……
畢竟,眾所周知,科舉這條路十分艱難,有時候不是你書讀得不夠好,只是不如同期的別的考生讀得好罷了。
而且這中間運氣成分也有很大的影響。
歷史上才華橫溢但是偏偏科舉不成功的人大有人在,比如同樣也是清朝背景的大才子、鬼故事大師蒲松齡先生考了一輩子科舉都沒有及第。
這位大師明明十九歲第一次參加童子試就以縣、府、道三試第一成為秀才。但是之後的四十年裡,連續十二次參加鄉試全部失敗,最後搞得只能靠寫《聊齋志異》這種在當時絕對上不得檯面兒的鬼故事維持生活,不可謂不慘淡。
但是誰又能否認他的才華呢?
千百年過去,那麼多狀元進士都只是史書裡寥寥幾筆,但是《聊齋》卻作為名著流傳下來,而且還在一直流傳下去。
不是不夠好,有時候就是單純沒有那種命而已。
總之,最後薛老爺沒有走科舉路,而是安心靠著家世領了一個戶部的虛職,操持著薛家皇商的營生,不到四十就英年早逝了。
“祖蔭”也好,“捐官”也罷,這件事兒本身並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兒,特別是在林如海這種根本沒有靠祖蔭的人來看的時候更是如此——當然沒有靠祖蔭也是因為到了這位林姑父這輩兒他們林家祖上的爵位都到了第五代,已經靠不上了。
但是毫無疑問,林如海是完全靠著自己的能力入仕的,成績還非常不錯——金科探花,也就是全國第三名,這種成績,放在現代也是直接清北隨便選的學霸中的學霸。
這種像是開掛一般的存在,那跟普通人本身就是不一樣的人生。
薛攀原本以為,這位林姑父肯定是十分重視學習,熱愛幫人走科舉路改變命運的型別。
萬萬沒想到,他居然說出這種話來——直接叫人靠“祖蔭”什麼的,真的好嗎?
這是您一位學霸應該說出來的話嗎?
薛攀一臉震驚地看著林如海,卻見他臉上露出了愈發愉悅的笑容。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