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 進京(第2/2 頁)
。
薛攀想到這裡,便就鄭重地開口,婉拒了林如海的這個提議。理由也是現成的:
一來是自己現在還在孝期,便就是有林如海之前幫他想的那個什麼“奪情”的理由,這個人設終究也還是有些不夠完美,那以後要往上走恐怕也會出現些波折。
二來他現在這年紀還是太小了,而且目前最想要做的事情也主要在江南這塊兒,故此就只能謝絕了。
林如海深覺可惜,卻也沒有堅持。畢竟他也是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人,盡孝,在什麼時候都是美德,是應該支援的。
而且,薛攀所說的幾點不想現在入仕的理由,都十分實在,讓人無法反駁,故此他也只能嘆息著讚歎一句:“蟠兒心思細膩、深謀遠慮,姑父自愧弗如。”
薛攀忙連連低呼:“姑父折煞小侄了。”繼而再次鄭重地拜謝過林如海的美意,約定待三年之後,他孝期過了,年紀也大了些,再共商此事。這才總算把這個事兒揭了過去。
薛攀自思這個事兒就到此為止了,萬萬沒想到,有些事兒就像是命中註定一樣,是躲都躲不過去的。
接下來幾日,薛攀繼續做他的“陪遊”工作。康師傅興致頗高,一會兒派大學士去拜祭明太祖陵寢,賞賜駐防官兵銀兩,一會兒又巡視河工,忙得不亦樂乎。
中間還有甄應嘉等人各種彙報請示,行宮裡頭各種宴會,跟太子“父子情深”,把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拉出來搞現場書畫表演,甚至還抽空點評了幾個重臣的工作。
其中就有林如海彙報蘇州的相關事宜,因為應對得體、言之有物,備受褒獎。
康師傅顯然還記得林如海這個才華橫溢的“天子門生”,畢竟是當年他親自點的三甲探花郎,要才華有才華、要容貌有容貌,這印象肯定深刻。
而且這位林探花從翰林院編修做起,就一直很讓他滿意。這幾年外放到姑蘇,愈發長進,差事辦得有聲有色,吩咐個什麼事兒也處理得乾淨利落,他不由得就起了提拔之心。
至於薛攀,他原本也想著看在太子和林如海的面子上提攜一番,結果兩個人反倒都是勸他等幾年再說——理由也是如出一轍,孩子還小,且要照管家裡生意,等幾年穩定了再傳召進京便是。
太子得了薛攀提點,早就想把他帶在身邊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