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遞愛情的淺吟,又有明朗真摯、思鄉戀舊的輕歌;既有堪稱國粹藝術的京劇,又有南國的鄉土黃梅。他的《風塵女畫家海灘別》和《鎖麟囊春秋亭》頗具專業水準。在某期的訪談節目中,當他和馬蘭珠聯合壁地深情對唱《海灘別》時,我就在想,能把《海灘別》唱得這樣如泣如訴、悽婉惆悵,〃白燕升和馬蘭版本〃絕對值得記憶和珍藏。
白燕升在〃戲迷〃和梨園專業人士心裡有著無法替代的分量,由他主持的戲曲欄目不僅不土氣,相反有著相當厚重的文化感。白燕升最大的貢獻不僅限於透過電視形式來展現異彩紛呈的戲曲舞臺,也不僅僅限於突出戲曲的觀賞價值和審美價值。最重要的,他內心有擔當著傳播民族文化、振興傳統戲曲的理想,他一直在時尚洋氣的〃舞美〃中將戲曲推廣到年輕人面前,推廣到〃外行〃中去,讓戲曲走入他們的人生。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相信戲曲的魅力。我所做的節目,更想為非戲迷觀眾走進戲曲大門搭建一座橋樑,這個過程很艱苦。我一直認為:凡是津津樂道於讓內行看的文學藝術門類都將走向滅亡,凡是著眼於讓外行看的,能讓外行感興趣的藝術門類一定翻身。歷史上京劇、地方戲、小說、詩歌繁盛的時節,都是因為外行人對它感興趣。〃
青春版《牡丹亭》啟用了中國崑曲,戲曲必須尋找到古老表現和時尚元素的節點,才能接近青年,接近大眾,接近國際。作為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主持人,這是白燕升的憂慮,也是他的努力。
2009年6月10日
(本文作者系新聞同行 澳大利亞訪問學者)
眾裡尋他千百度 趙忠祥
媒體人出書不少。僅央視主持人近年出的書就能碼一層書架,燕升書位列其中。主持人出的書使一部分觀眾轉而為讀者,讓轉瞬即逝的一期節目經過作者重新加工創造成豐富的積澱,形成可以反覆閱讀的人生閱歷與參考,於是這種從熒屏走入書架的延伸很受青睞。
翻開大多訪談類書籍的目錄,訪談嘉賓大體不外乎兩類,一是影視明星;一是財經專家。這類書好賣,迎合了人們的兩種口味……娛樂和獲利,名人的生活和賺錢的捷徑都會讓人萌生興趣。
燕升的訪談錄在探討什麼呢?
顯然,他的書不包含在那兩類興奮點之中,按他的話說,那是有……在冷門中。
我問燕升:〃冷門裡能看什麼?〃
燕升說:〃看角兒,看戲吧……〃
一直在小眾視野裡耕耘不輟的人令我感慨,因為他們從來都無法預料或並不期望是否有〃一鳴驚人〃的那天,但他們一直持之以恆地做著冷門裡的這件事。人生貴在堅持,堅持者未必都能成功,但成功者一定就是那百折不撓,義無反顧堅持下來的人。他終久會看到別人早早駐足半途而廢,未能涉獵的無邊景色。
燕升在這本書中要把他看到的稀有的風景為我們一一展開,首先,還是要說,這真的是個小眾的節集,您要耐心地看下去。
目錄中的人名大多不是那麼赫然入目,不是那麼如雷貫耳,而燕升卻用了一百多個日日夜夜,從採訪過的數千位與戲有緣的臺前幕後的從業者中,悉心挑選出44位〃角兒〃請入書中並呈現在您的面前,當然有它的道理。我相信,每個〃角兒〃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雖非棟樑材,亦非尋常木〃,沒有傑克遜擁有的上億粉絲之眾,卻也都擁有成千上萬的追隨者。
毋庸諱言,〃臺上振興,臺下冷清〃是戲曲的現實。以京劇為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京城到處店主東〃的局面實難再現,那是文化樣式太過單一;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八億人學唱樣板戲,極為特殊。總之,戲曲在過去相當長的歲月裡,佔有過大眾視線,而且
?是相當大的一個方陣。總之如今它有點曲高和寡,風光不在了。當然,文化多元,審美多元,這本身也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表現。
可是,說不完的〃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列國〃,戲曲幾乎都涵蓋了。一部分人堅信戲曲的獨家優勢,他們堅持向更多人推廣,讓更多人重拾它的廣博,感知它的魅力,痴心不改,始終如一地在岑寂中做了很多工作,也的確感染了很多新人觀賞認知。燕升,就是這其中很重要的一位使者。
燕升做了十幾年的戲曲大使,專精一門,很令人敬佩。
他把我當作他來央視的一個見證人,他來臺應試時,我是主考官。我經常會想到他剛來臺時的樣子,記得他的第一份答卷,那是篇作文。筆試的第二天,當時我宣佈的評語是:〃白燕升的作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