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圓。本科教授自280至180銀圓,預科教授自240至140銀圓。 助教授分為六級,月薪從110銀圓至50銀圓;基本上每隔一兩年遞升一級。 講師為非常設教席,視難易程度從2至5銀圓不等。 1919年,北京大學教師待遇的具體情況可歸納如下—— 一級教授有:胡適、陳大齊、朱希祖、楊蔭慶、辜鴻銘、宋春舫、陳漢章、康寶忠、馬敘倫、蔣夢麟、陶履恭、劉師培、沈尹默、關應麟、馬寅初、黃振聲、左德敏、黃左昌、胡鈞等,月薪皆為280銀圓。 二級教授有:李景忠、賀之才、陳啟修、張祖訓、朱錫齡等,月薪皆為260銀圓。 三級教授有:周作人、王星拱、錢玄同、馬裕藻、朱家華、羅惠僑、鍾觀光、沈士遠、楊昌濟等,月薪皆為240圓。 四級教授有:吳梅、林損、倫哲如、顧兆熊、吳增勤等,月薪皆為220圓。 五級教授有:沈兼士、陳懷、陳清文、王彥祖、柴春霖、陳瀚等,月薪皆為200圓。 六級教授有:黃節、葉浩吾、包玉英、龔湘、梁敬淳等,月薪皆為180圓。 講師待遇按每小時5圓計算。那時候講師不上課時一般無薪水,所以每年除了寒假、暑假以外,可領到兩學期(9—10個月)的薪水。舉例如下—— 1919年9月,發給講師梁漱溟講課費100圓,崔實123圓,張菘年140圓,秦汾123圓,梁鉅屏84圓,羅文幹100圓,李季56圓,等等,屬於按時計算的報酬,並非固定薪水。 助教的薪水,為每月50圓至100圓之間,基本上逐年遞升。1919學年助教如林彬、楊鐸、袁鎮壹、龔開平等,每月皆為50圓;嚴毅、魯邦瞻等,皆為60圓;張庭濟、王啟常、邱培涵等,皆為70圓,等等。 20年代初,北京生活便宜,一個小家庭的用費,每月大洋幾十圓即可維持。如每月用100圓,便是很好的生活,可以租一所四合院的房子,約有房屋20餘間,租金每月不過20多圓,每間房平均每月租金約大洋1圓。可以僱用一個廚子,一個男僕或女僕,一個人力車的車伕;每日飯菜錢在一圓以內,便可吃得很好。有的教授省吃儉用,節省出錢來購置幾千圓一所的房屋居住;甚至有能自購幾所房子以備出租者。 20年代已經有國立八校教職員聯席會議,主席馬敘倫(夷初),副主席譚熙鴻。北洋軍閥政府常積欠教育經費(欠薪),該會議的重要任務便是向政府索薪。 教育界為索取欠薪向政府抗爭 五四運動期間,北洋軍閥政府拖欠教育經費,北京文化人展開了索薪鬥爭。 欠薪有兩類:一類是###公務員薪金,另一類是北大等八所國立大專院校教員的欠薪。
五四前後北京文化人群體(9)
據當時###職員陳詒先回憶:“那時北洋政府已在鬧窮,部薪不能按月發放”,教育次長傅嶽芬代理教育總長職務期間,“弄得焦頭爛額,部中有一次組織索薪團,職員二百餘人全體參加,到財政部包圍李思浩,從下午起至次日天明,我們輪流值班,帶麵包及水,每班約二三十人,盤踞在財政部總長室外,直到李思浩簽發支票,始散(然而我們仍然受騙,因為支票不能兌現)。我與魯迅也分派在索薪團內。” 1921年4月8日,北京大學等八校教職員因抗議北洋政府剋扣教育經費全體辭職,並通電全國。6月3日“北京小學以上各校教職員聯合會”不僅繼續索薪,而且進一步提出“教育基金和教育經費獨立”的口號,全體罷課。6月3日,北京十五校學生為維持教育舉行請願。國立八校教職員向政府索薪,在新華門前遭到軍警毆打,受傷十餘人。這一事件,在蔣夢麟《西潮》和馬敘倫《我在六十歲以前》等回憶錄中,都有記載。8月15日,###公務員因欠薪達五個月召開全體會議,決定停止辦公。 曾在蔡元培時期任北京大學總務長、後來繼任北大校長的蔣夢麟先生回憶:“學生運動自從民國八年開始以來,背後一直有教員在支援。就是滿清時代的首次###,也是教員支援的。後來教員也發生罷教事件,要求北京政府發放欠薪,情勢更趨複雜。北大以及其他七個國立大專學校的教員,一直不能按時領到薪水。他們常常兩三個月才能領到半個月的薪俸。他們一罷課,通常可以從###擠出半個月至一個月的薪水。” 因北洋政府剋扣教育經費,###及國立各校財務枯竭,長期欠薪。魯迅在當時日記中,經常出現借款的情況。《魯迅日記》1921年10月24日記載“下午往午門索薪水”,但無結果,只有繼續借債度日。 11月14日###全體公務員因薪金拖欠七個月,屢屢向教育總長馬鄰翼催促無效,於是一律停止辦公。11月25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