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至不至於成為一個爭議問題。但是,就在這個簡單但卻極為重要的問題上,中國學界出現了最大的混亂,存在著最大的誤區。
所謂“立國之本”是什麼?在現代化時代,就是讓一個國家能夠獨立參加登山賽的那個根本,沒有這個根本,也就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登山者。當今世界,只有一百多個真正獨立的現代國家,而全人類的民族和種族總數,要比國家總數多得多,可見並不是隨便一群人就能建成一個現代國家,若說今天能夠獨立參賽的國家,都是“特殊材料”製成的,並不為過。
一般來講,現代國家的“特殊材料”,土地、人民和主權這三者必不可少。在一塊土地上的所有人民,一致服從一個最高權力,國家這個“巨靈”的身影,就朦朦朧朧出現了。因此,所謂立國之本,也就是把這三者凝聚為一個整體的某個東西。
憲政*制度,很好的東西,但它具有這個凝聚功能麼?現代化登山賽幾百年了,還沒有哪個國家,僅靠憲政和*,就能把一塊土地上的人民聚合成為一個可以登山的現代國家。
有一個很簡單的理由,憲政*,需要以現代國民教育為基礎,而這個基礎,在現代國家形成之前,根本不存在。憲政*是高度政治化的體系,而在現代國家形成之時,民族的政治化才剛剛開始。所以,這個問題甚至不是一個政治論題,只是一個歷史知識問題。只要不想當然地以為,前現代的人類社會和現代社會一樣,這種知識,連中學生都能懂。
而民族主義呢?眾所周知,民族主義看起來再不好看,甚至愚昧荒誕,但它是一個民族自然形成的自我意識,植根於民族歷史,帶有強烈的民族感情。產生這種自我意識和人類感情的東西,可以是生物性的血緣關係,也可以是更高階的文化紐帶,前者就是民族主義的源泉之一“種族至上主義”,後者就是另一個源泉“文化至上主義”。由此可見,民族主義,有著非政治化的基礎和來源,或者說,在國家政治出現之前,就有了民族主義,即使不出現現代國家,民族主義也會以種族主義或文化民族主義的形式,自然存在。
國家政治是民族主義的產物,而憲政*則是國家政治的產物,民族主義讓國家成了登山者,國家登山成功之後才有了憲政*,通俗一點說,兩者從輩分上差了兩輩。
在古代,一個民族戰敗,常常意味著全部成年男子被殺,兒童婦女被迫為奴,全社會的財產遭到掠奪。在現代社會,一個國家戰敗,所有國民都將為國家的失敗付出代價。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會根據政治理念對戰敗者進行區分,只會假定民族中的所有個體,都對民族整體具有認同和依賴關係。這就是說,民族的自我意識,與人類千百年的趨利避害利益選擇這個社會生物學規律緊密相關。
人類文明史幾千年,成形的民族成千上萬,曾經有過的自主政體也無以計數,但絕大多數未能完成現代建國這一“躍遷”,大量的民族都被現代國家融合了。可見,現代國家這個“虛擬的共同體”,主要是透過物競天擇自然演進生長出來的東西,其本質內涵,遠比片面思維的“自由派”人士所理解的要深厚得多。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二、真正的“立國之本”:民族主義(3)
2。現代國家大多脫胎於民族戰爭
一個民族,其民族主義發展到一定高度,凝聚了足夠的物質力量,擺脫了環繞四周的外在力量,獲得了行動自由,一個現代國家就有可能形成。在世界歷史上,最初的一批現代國家,都是在你死我活的民族戰爭中形成的。1648年那個奠定了現代國際體系的威斯特伐利亞條約,正是三十年戰爭的產物。這個條約曾使當時的教皇英諾森十世勃然大怒,他為什麼大怒?因為宗教意識被民族意識取代了,教皇的地位被邊緣化了。
宗教戰爭不是登山賽,教皇的時代,還屬於散步的時代。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的簽訂,是一個里程碑事件,包括教皇的大怒,都是重要標誌。從那以後,大規模的登山賽就開始了,只懂散步不懂登山的教皇,被留在了山下。此後民族意識普遍高過了宗教意識,戰爭開始發生在各民族之間,而不是各教派之間,現代國家紛紛應運而生。異族人看見英格蘭人就殺,以“英格蘭人”這個民族意識為基礎的英國,就會誕生;英國人把北美人民當做一群桀驁不馴的抗稅農民,用對付異族的方式強力*,靠“美國人”這個民族意識凝聚的美國,即告成形。從歷史上看,現代國家首先是打仗打出來的,首先是本民族的一個戰爭機器,是一個事關生死存亡的、來不得半點虛偽矯飾的政治實踐。幹好了,打仗打贏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