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芄�廴ǖ牧餮砸丫��旆閃恕7址庠詮芄�筒坦�某賞醯牧磽飭礁鍪迨澹�彩侵芄�那仔值埽�踔輛儔�旆礎T謖庵中問葡攏�俟珚'對周公愈加不滿。周公不得不作了一篇叫《君姡Вㄒ饉際侵倫鴯蟮膴')》的文章,表白自己的苦心。又接連舉出商朝許多名臣輔佐君王成功的先例,說明他的作為跟這些人是同一型別的。費了好一番口舌之後,“召公乃說(悅)”'15',這才高興起來。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召公當時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連周公都不能不給他面子。
周公也的確沒有食言,周成王即位七年後,他將全部權力還給了這位侄子,成就了自己在青史上聖賢的美名。
蘇秦一家生長的東周也跟召公有緣。這地方原本屬於欠發達地區,但因為位於古人視野裡的天地中央,在周武王的眼裡成了黃金地段。武王沒來得及進行開發便去世,親政後的成王決意繼承先人遺志,先派召公勘察地勢,再命周公前去營建,在一條叫瀍水的東岸與西岸各築起成周和王城兩座城,統稱雒邑。為後世的周平王留下一處安身立命之所。
召公在周成王死後,又盡心輔佐了周康王二十六年。他稱得上是位勤政愛民的好官,為了不讓百姓遠道來衙門打官司,他主動巡視各地,在一棵棠樹下現場辦公,解決問題,平息紛爭。他去世後,懷念他的民眾作了一首叫《甘棠》的紀念歌謠,告訴大家不要砍掉棠樹,因為那是召公的所愛。
召公體恤人民的品德基因一直傳到了他的子孫召穆公虎的身上。這時統治天下的是暴虐的周厲王,“好利”的他竭力搜刮民脂民膏,弄得百姓怨聲載道。虎進諫道:“民不堪命矣!”老百姓受不了啦!厲王惱了,弄來一群巫術神漢,用特異功能監測民間言論,再向上打小報告。周厲王不分青紅皂白,將被告發有顛覆言辭的人統統殺光,讓大街上的人誰都不敢說話,相互只能靠眼神示意。然後他喜滋滋地告訴虎,所有毀謗的聲音全被擺平了。看著這傢伙那自以為是的德性,虎發出了一聲流傳千古的嘆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16'
人民被迫的沉默只持續了三年,就忍無可忍地發出了憤怒的吼聲。把周厲王嚇得逃亡異地,他的太子靜急惶惶地躲進了虎的家裡。追趕而來的憤怒民眾把虎家團團圍住,誓要殺死那暴君的兒子。
面對危險,虎完全可以抽身事外,但他卻作出了一個殘酷的選擇,那就是用他的親兒子代替太子靜,交給失控的群眾去宰割,為周天子保留下了正統的血脈。按司馬遷的記述,虎隨後又和周公的後代一起出面主持大計,穩定局勢,人稱“周召共和”,“共和”一詞由此而來。
但是史書也有不同的記載,後來西晉時出土了一部魏國編年史《竹書紀年》,其中提到這段歷史時寫的卻是“共伯和幹王位”,就是說一個封號為共伯,名叫和的人把持了王位。
歷史撲朔迷離,而人們總想寄託些美好的圖景,這願望本身沒有任何錯處,它是幾千年人類道義的一個重要支撐。
雖然沒有“共和”,但虎的影響力最終還是壓倒了篡權的共伯和。十四年後周厲王老死在外地,虎和周公把太子靜請出來繼承王位,這就是周宣王。虎繼續和周公等人輔佐朝政,他還曾親率軍隊征伐異族。在他與其他人的努力下,已經衰落的周朝才有了一段短暫的中興。
虎的榮耀已經與燕國無關,他們之間早已是不同的支脈。召公長子的這支後裔在周朝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扮演的都是默默無聞的角色。雖然也是大國,但由於偏居在與蠻荒接壤的土地,遠離文明發達的中原,經濟和文化都很落後,國力自然強盛不起來,在天下事務中也就發揮不了什麼作用。
偉大召公的正宗後代哪裡會甘心國家長久貧弱的現狀。特別是到了戰國這個群雄競逐,弱肉強食的年月,振興燕國的慾望就愈發地迫切。
為了燕國的發展,公元前323年,它的國君參加了魏惠王倡議的“五國相王”的活動。尚未稱王的燕、趙、中山的國君和已經作了大王的魏惠王與韓宣惠王齊聚到徐州舉行高峰會議,一致決定互尊為王。從今以後,大家都是一樣的國王身份,在平等的基礎上聯合抗衡秦國。
在此之前,齊國已於公元前353年稱王,秦國也在公元前325年稱王,還有宋國的宋康王,再加上早就有了王者之尊的楚國,至此戰國七雄全部自行取得了跟周天子對等的地位,沒人想過要給已經七百餘年的周朝王室留一絲最後的尊嚴。聯合抗秦也很快就成了一句空話,天下進入了更為劇烈爭鬥的歲月。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