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此時也還根本不知道他擔負有對齊國不利的秘密使命。
但即便把蘇厲換成了蘇秦,他險遭牢獄之災的可能性也還是存在的。道理很簡單,誰讓在七或八年前,是他叫齊國丟掉了到手的十座城市呢。
當初雖然同意交還燕十城,但把好不容易搶來的東西再送出去,齊國君臣心裡必定很不舒服。那時肯這樣做,是為了不想隨便得罪秦國。今天連秦國都已經服軟,雄霸天下的齊國再也不用怕什麼了,自然可以拿這個可惡的蘇秦問罪,出一出憋了許久的悶氣了。
其實蘇秦為自己服務的國家謀利益,本也無可厚非,況且他現在還是燕國有外交身份的使者,按慣例不應隨意處置。齊湣王如此行事,反映出了他性格中包含的暴虐成分,日後這部分品性將變本加厲,最終差點毀滅了齊國。
不過蘇秦運氣還是不錯,他最終並沒有坐牢。《史記·蘇秦傳》上說是“燕質子為謝已”,質子替陪伴自己的人求情。這話總叫人覺得不大相信,質子無非是燕國宗室的一位公子,此刻整個燕國可能都不在齊湣王的眼裡,一個人質只怕是沒這麼大的面子。
真正救蘇秦的說不定是他的那位哥哥蘇代。為齊國奔忙了許多年,沒功勞也有苦勞的蘇代,有資格為自己的弟弟說幾句好話,討一份人情。
齊湣王剛即位不久,做事也還沒有像後來那樣肆意妄為,想想蘇秦也確實算不上犯了滔天大罪,就算殺了他那十城也回不來了。這傢伙憑一張嘴辦成了大事,也真是個人才,要是能為齊國所用就好了。如此思量一番,氣便消了大半,既然有人為他說情,那就饒他這一回吧。
不但饒了蘇秦,齊湣王還索性任命他“為齊臣”。
方才還要作囚徒,轉瞬就又可以當官,齊湣王喜怒無常的個性顯露無遺。
這個“齊臣”大概也只是諮詢顧問一類的角色,不會有多大的權力,畢竟蘇秦還是屬於燕國那邊的人。
這樣的職位,自然不能令蘇秦捨棄對燕國的忠心。何況還有燕昭王雖然反覆,但終於能夠信任的知遇之恩,昭王夫人那可能的烈火激情,這一切都讓他不能不用努力完成臥底任務來回報。
他首先想要做的,是盡力不讓秦、齊這兩個超級大國走得太近,它們的關係密切了,一心要向齊國復仇的燕國,想實現自己的目標可就難上加難了。
這種危險並非不存在的,它的跡象就是,秦國在送涇陽君作質子的同時,又盛情邀請齊國的一位名人去它那裡作丞相。雖然魏冉這年已經接替病死的樗裡疾擔任了丞相,明顯掌控著秦國的實際大權,但聘請齊人的舉動無疑是表明,秦國願意把兩大國的關係進一步靠攏。
秦國想請這位名人就是前文提到的曾想跟張儀、犀首公孫衍競爭魏國相國,結果卻被蘇代攪了局的田文。
對於田文這個名字,後世也許有人會陌生,但如果提起孟嘗君,知道的人無疑要增加許多。其實孟嘗君就是田文的貴族封號,不過在當時,這兩個名字都不流行。人們對他一般的稱呼是薛公,因為他的封地在齊國西南部一個叫薛的地方,那是他從父親田嬰手裡繼承下來的。
田嬰是齊國的宗室子弟,也曾經是一員戰將,參加過著名的馬陵之戰。後來邁入政壇,一直作到了相國。他縱橫捭闔,與諸侯或結交或攻伐,運用自如,算得上政績卓著,但也由此逐漸滋生了他更大的權欲和野心。
為了獨攬大權,田嬰設計要讓當時的國君齊威王遠離政事,於是他先假裝忠直地對齊威王說:“五官之計,不可不聽也而數覽。”
作國君的,對臣子的諫言和文書,應該多聽多看。
齊威王這時的年紀已經大了,要他整日埋頭工作,難免會精力不足。操勞了一輩子,自己也覺得該歇一歇了,所以不出田嬰意料地說道:“說五而厭之。”
臣子們說得多了,也就招人厭煩了。
既然厭倦了,就找個能人代理吧。那能人眼前便有,田嬰是也。
田嬰就這樣在齊國專權'4',齊威王還封他為靖郭君,封地先在邳,後又改到薛。有了權也就有了錢,田嬰家產最後達到“累萬金”的程度,這當然不是光明正大的收入,劉向在《新序·雜事》裡指控他“殘賊其百姓,害傷其群臣”,看來是作惡多端,無人不恨。最後直弄到“亂作”,人們都起來“背叛”,對他“共逐之”。攆得他“出亡,至於野而飢”,逃到荒野之中,連飯都吃不上。即便在這個時候,他仍然堅持認為自己“賢至聞也”,是天下最賢德的大好人。
別人可不管他怎麼認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