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海虎”,它們成為國民黨政府海軍潛艦部隊的基礎武力。
“總統”武官每天隨侍蔣介石和宋美齡,朝夕相處,更容易就近得到兩老的青睞,同時和汪希苓在官邸擔任空軍武官的宋亨霖,並稱兩大金童。汪武官是老先生最欣賞、亟欲提拔的人才;而宋武官則是老夫人宋美齡倚重的愛將,迄至老夫人以106歲嵩齡壽終紐約寓所,宋武官始終隨侍在側,未曾或離。
蔣介石對汪希苓的欣賞,可以從一些小事例中窺其一二。有一回,老先生在日月潭邀請香港船王“中國航運公司”董事長董浩雲(按:董浩雲的公子即日後擔任香港特首的董建華)夫婦度假吃飯。老先生忽然聯想到汪希苓是海軍出身的優秀人才,特別指定汪希苓武官也一塊兒作陪。武官在“總統”宴會作陪客,這在以往是相當罕見的,可見汪希苓在蔣介石心目中的分量及受賞識程度。
江南案孝武中箭落馬 下截殺令經國難逃影射(2)
蔣經國也認定汪是相當優秀的情報幹才,有意栽培他在適當時機擔任“國家”“安全域性”局長,俾在最短期間內接掌國民黨政府情報首腦。故而“總統”武官任滿後,蔣經國承老先生之命,調升汪希苓為國家“安全域性”副局長。在“安全域性”副局長任上不滿一年,當局即派遣他到美國擔任駐美安全單位主管(按:當時此一職位的正式名稱是“國家安全域性顧問”,名銜不怎麼響亮,但是權力頗大,等於中華民國駐在美國最高的情報事務負責人,所有在美的情報業務和人員,均歸他管轄節制),綜理我方在美國整個情報作業的協調、整合及排程工作。
據朋友日後告訴我,因為汪希苓在美國活動太過積極,大張旗鼓布建情報網,各種大動作引起大陸方面關注,經向美方施壓,由美國國務院向“國府”當局提出要求,逼迫“國府”將汪希苓調回臺灣,另派他人接替他。汪希苓工作能力之強,企圖心之旺盛,可見一斑。(按:另說,汪希苓調回臺灣,是蔣經國的安排,和大陸方面無關。純系蔣經國想提拔汪希苓,調整“國府”情報體系。)
調回臺灣後,蔣經國立刻晉升汪希苓為“情報局”局長。為了安排汪的職位,蔣“太子”特地把時任“情報局”局長的李筱堯中將(原系“安全域性”出身)和汪對調,李筱堯被派往美國擔任駐美“國家安全域性顧問”。汪李兩人職務對調,汪希苓晉升的速度遠快於其他情報單位人員,可見蔣經國對汪希苓的重視和賞識。
誰料到,汪希苓回臺灣不久,就爆發震驚海內外的江南命案。我當時得知的訊息,稱江南(劉宜良)是臺灣和大陸的雙面間諜,兩邊的錢他都拿。臺灣方面對劉宜良的不滿,倒不是他投機倒把做雙面間諜,而是他接二連三寫了《吳國楨傳》和《蔣經國傳》,這幾本書作的內容,有人認為對宋美齡、蔣經國多所影射和褻瀆,汙衊損及了領袖的名譽名節,因而招致不滿,是故欲施以“教訓”。
在這裡,筆者必須簡要敘述一下江南事件的始末,以加深讀者的印象,同時也方便大陸讀者朋友瞭解此一事件之來龍去脈。
故事必須從1984年7月某夜的一場飯局講起。飯局的牽線人叫帥嶽峰,他出身國民黨軍人世家,本身畢業於海軍士官學校。帥嶽峰於1972年7月退伍後,自謀生活,隨即投身電影圈,因拍攝《金大班的最後一夜》一片,獲得金馬獎,一炮成名。而電影《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的導演,就是汪希苓的好友白景瑞。
那夜的飯局,名義上是為慶賀導演白景瑞喬遷新居之喜,出席當天晚上飯局的人,除了帥嶽峰、白景瑞,還有幫過帥嶽峰解決黑道糾紛的竹聯幫老大陳啟禮、白景瑞在義大利認識的“情報局”局長汪希苓伉儷。除此之外,這天席問最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竟然還有蔣緯國和蔣孝武叔侄倆。(按:如前所述,一說蔣孝武並未出現在當晚的飯局上。)
飯後,帥嶽峰告訴陳啟禮,他和情報局局長已經談過了,汪局長希望陳啟禮等人“為國家做些事情”,並說有意於近期安排見面。於是,在帥嶽峰穿針引線之下,陳啟禮等人,遂在幾天之後,應邀到臺北市永康街的情報局招待所,和汪希苓見面。那天,除了汪希苓,還有情報局副局長鬍儀敏出席了那次的聚會,汪、胡兩人和陳啟禮面談過程中,要陳啟禮等人本著“忠黨愛國”的精神,好好為“國家”做一番事業。並希望竹聯幫協助當局,在大陸“敵後”做些布建工作,並稱希望竹聯幫發展海外勢力,挑選好的幹部,不必太過急於一時,可以逐步經營,花一兩年時間布建完成。
永康街會面,杯觥交錯之際,汪希苓話鋒一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