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稱為“中華第三帝國”等。
我們在這裡也使用一下這種劃分方法,區分百度的各個歷史階段。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我將百度的歷史劃作了四個時代:◎從百度成立到2001年8月的業務轉型:“百度第一帝國”。
這段時期的百度可以被稱為“技術百度”。
商業模式為向入口網站提供搜尋引擎技術。
代表人物:李彥宏、徐勇、劉建國。
◎從百度業務轉型到2005年8月百度上市:“百度第二帝國”。
這段時期的百度可以被稱為“搜尋百度”。
百度推出了門戶搜尋網站,成為中國網民搜尋資訊的首選網站。
代表人物:李彥宏、朱洪波、梁冬、王湛生。
◎從百度上市至2008年11月的央視曝光事件:“百度第三帝國”。
在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後,為了保持高股價,百度只能繼續使用競價排名的商業模式。
這段時間的百度可以被稱為“營銷百度”。
代表人物:李彥宏、王湛生、朱洪波。
◎從央視曝光事件至今:“百度第四帝國”。
在因為商業運營上的原因遭受央視曝光後,百度痛定思痛,加強了營銷的管理和品牌建設力度。
同時,也加強了技術研發。
推出“阿拉丁”技術平臺和“鳳巢”營銷管理平臺。
這段時間的百度可以被稱為“品牌百度”。
代表人物:李彥宏、李一男。為什麼要這樣劃分呢?因為每個階段都有特定的關鍵詞。關於後面的百度幾大帝國,後面的章節會有詳述。
“百度第一帝國”時代,是“夢”的時代。
這個時代的百度是一家純粹意義上的技術公司。
我們可以理解成是一群追逐夢想的年輕人為理想而奮鬥的過程。
所以,“百度第一帝國”可以被稱為“技術百度”。
但並不是說以後的百度不重視技術。
從研發費用的投入來看,百度將來是越來越重視技術。
“技術百度”指的是,“百度第一帝國”時代,技術的因素在公司佔據的空間更大一些。
當時的百度,以技術人員為主。
這一代的百度人是努力的。
僅用了四個半月就開發出了全球領先的中文搜尋引擎。
夢想,非常重要。
但夢想終究要面對現實。
技術要轉化為財富,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當時,百度的收入水平還不夠人力資源和辦公、管理費用開支,達不到盈虧平衡。
2000年,國內新浪、網易、搜狐三大入口網站前腳挨後腳地奔赴納斯達克。然而緊隨其後的網際網路低潮,讓他們陷入了困境。
這些,都是百度的主要客戶。
客戶們的財務狀況不盡如人意,還在苦苦思索盈利模式。
所以,百度的日子也不會好過。
進入2001年,這一年的網際網路業界又發生了太多慘烈的事情——大批的網站紛紛倒閉,少量勉強維持的也幾乎辭退了2/3的員工。
而且,各網站的“明星創始人”也紛紛離職。
那麼,在中國的網際網路業,當時有哪些“明星創始人”離職?
同時,又發生過哪些重大事件?
更重要的是:這些事情,對李彥宏會有哪些影響?
百度第一帝國(2)
2001年6月3日,新浪網宣佈,王志東因個人原因辭職。
王志東當時的職務是新浪CEO、總裁及董事(沒有長),而且他還是新浪的創始人。
董事會之所以要讓王志東下課,是因為:新浪在股市的表現差。
新浪在股市的表現差,是因為新浪的營業收入少。
當然,也可以這麼理解:新浪的營業收入少,是因為網際網路的形勢不好。
現在的王志東已經不再是個“風雲人物”,但是他在當時是非常有名的——他是當年中國網際網路的“五大掌門人”之一。
出席第一屆“西湖論劍”的五大掌門人,第一位就是新浪的王志東。
“西湖論劍”是馬雲策劃的一次活動,是一個由金庸老先生牽頭,召集天下網際網路英雄共同探討產業問題的論壇。
後來,李彥宏也參加過這個活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