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頁)
,但歷史也會永遠記住那些為了自己的夢想打拼過的人。
創業失敗,但生活還是要繼續。
後來,朱洪波重返職場,任職於當時國內最大的管理諮詢公司——漢普諮詢公司,擔任銷售副總裁。
朱洪波有十幾年的IT從業經歷。
他在營銷、管理和業務運營等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應該說是比較適合當時百度所需的人才。
當時的百度,是一家高速成長中的公司。
在技術上來說,百度無可挑剔,但當時負責百度市場營銷的力量太過於薄弱。當時是畢勝在負責百度的市場營銷、公共關係等事務。
畢勝是早期的百度員工之一,而且還是一個很重要的員工。
但他並沒有什麼營銷經驗。
朱洪波的加盟間接導致了畢勝的離職。
後來,李彥宏邀請梁冬加入百度,負責品牌和公共關係事務。
這樣,畢勝就在百度上市前離職了。
不過,這是後話。
2002年5月,朱洪波加盟百度公司。
他擔任百度公司副總裁,負責公司品牌推廣和市場營銷工作,這是百度歷史上第一次引入職業經理人擔任高管。
這也是百度走向正規化企業的標誌之一。
後來,朱洪波成為百度公司的首任COO(營運長)。
如果要評選“百度十年關鍵人物”,朱洪波可排到第三位。
為什麼把他排在第三位?
因為前兩位是不可超越的。
前兩位當然是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和徐勇。
朱洪波是個很富創業精神的人,之所以加入百度這樣一間創業公司,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他加盟百度之前,肯定會問李彥宏:“百度目前的市場情況怎麼樣?”
因為,這將是他負責的領域。
那麼,百度推出的競價排名業務怎麼樣呢?
競價排名的開局
2001年9月,競價排名推出的前三天,收入都是個位數。
第一天的收入僅為元。
也許有人會問:以往收一個客戶幾十萬美元都不能盈利,現在一天收入幾塊錢,又怎麼能夠盈利呢?李彥宏的這一招肯定走錯了。
網際網路企業,有很多不同之處。
因為,網際網路有個特點,就是覆蓋面可以非常廣。
現在百度的客戶數量可以增長得很快。
中國的中小型企業太多了。
正因為客戶的數量多,才造就了百度日後的輝煌。
第五天,百度競價排名的收入已經達到了200元。
還是很少。
但對比一下第一天的收入,就可以看到增長的速度了。
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速度非常重要。
2001年,百度的“競價排名”元年。
從2001年9月推出競價排名,到2001年12月,百度在競價排名上的收入一共是12萬元。
從資料上來看,收入還是不多。
2002年初,百度要制訂全年的銷售計劃。
李彥宏提出的目標是:2002全年的銷售目標是600萬。
600萬?
這並不是個小數字。
朱洪波上任後,就要面臨這個數字。
不過,他基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