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啡館的主要常客還是來自廣義的“有閒階層”的圈子:老人、大學教授和他們的學生、爬格子為生的作家、善於觀察和辯論的心理醫生、牢騷滿腹一輩子無人問津的頹廢畫師、書店老闆、正在嶄露頭角的戲劇新星和苛刻的評論家、渴望轟動的年輕作曲家、飽經變故的貴族遺老、熱衷社會贊助和牌桌的銀行股東、訊息靈通的菸草小鋪主人、還有專門來此結識名流的好奇的學生等等,三教九流,各據一方,沉湎在自己偏愛的咖啡館和繚繞的煙霧裡尋找樂趣和知己。
法國人養成這種喝咖啡的習慣,自覺不自覺地表達著一種優雅韻味,一種浪漫情調,一種享受生活的愜意感,可以說這是一種傳統獨特的咖啡文化。正因如此,法國讓人歇腳喝咖啡的地方可說遍佈大街小巷,樹陰下、馬路旁、廣場邊、河岸上以及遊船上、臨街陽臺上,甚至埃菲爾鐵塔上……這些咖啡館形式、風格、大小不拘一格。而最大眾化、充滿浪漫情調的,還是那些露天咖啡座,那幾乎是法國人生活的寫照。
好多的露天咖啡座都佔據不少公眾地方,如廣場圈了一角,街頭佔點人行道,甚至在人潮熙來攘往的香榭麗舍大道也是如此。那花花綠綠的遮陽傘成了點綴巴黎的獨特街景,咖啡座的椅子幾乎全是朝向馬路排列,明擺著是有心設定的觀眾席,那面前的馬路便是劇目永不重複的大舞臺。看那些形形色色的座上客,任憑街上喧囂嘈鬧、車水馬龍,太陽傘下一杯在手,十分悠然閒適。拿份當地報紙漫無目的地瀏覽也行,叼著香菸吞雲吐霧亦可,還可以把大街上的五光十色細細欣賞。這裡,會有亮麗的時裝閃過,會有醉人的香氣飄來,也會有婀娜多姿的女郎走過,還常有街頭音樂家送來段段美妙的旋律,此情此景令人陶醉。也不難見到座上原來細聲絮語的戀人旁若無人地擁抱、親吻,別人可真羨慕不了那麼多,因為這是在法國。要是你運氣好,也說不定在身旁的椅子上,就坐著一個法國美女,讓你增添許多視覺享受。
除了那些抬頭見青天的露天咖啡座外,在法國約17萬的咖啡館中,不乏氣派堂皇或古樸典雅者。尤其在巴黎,一些咖啡館本身就是頗富歷史傳奇的名勝。在中世紀舊王朝時代,法國文化生活的重心是在宮庭。而到了18世紀的啟蒙時代,文化重心開始轉移到各種沙龍、俱樂部和咖啡館。不同的咖啡館可以形成不同的文化圈子,產生不同的藝術流派。這裡濃濃的文化氣息就像從那咖啡杯裡飄散出的香霧,嗅得到,還伸手可及。已經習慣了富裕和現代生活的人們,開始重新反思失落的許多人生價值,重品位、講享受、追求自然和休閒的風氣漸成趨勢,而懷舊的浪潮亦盛行於西方社會。咖啡文化由法蘭西民族帶到這種近乎脫俗的境界,已經成了一種精神象徵。
確實,在巴黎看到的每一個夜晚,即使到了深夜,地鐵裡的乘客已是冷冷清清三兩個,街上別的店鋪早已關門,可是那些星羅棋佈的咖啡館裡還是燈火通明、高朋滿座。法國人無論日夜,總在沒完沒了、海闊天空地演繹著其獨有的咖啡文化。
巴黎的咖啡館是仁慈而寬容的,它從來不會因為你只喝一杯咖啡就催你早早離開,只要你願意,憑著一杯咖啡,你可以從白天坐到黑夜,這一傳統一直沿襲至今。咖啡館裡的椅子通常是木製的或者藤編的,十分普通。咖啡桌大都是方形或圓形,比一隻大號的臉盆大不了多少,但來喝咖啡的人並不需要太多的地方,人們要的只是一份閒適。
美餐之後,泡上一杯咖啡,讀一份報紙,或是和戀人、朋友及家人在一起共享溫馨舒適、樂趣無窮的咖啡時光,真是一種人生的享受。
美國人喝咖啡,像進行一場不需要規則的遊戲,隨性放任,百無禁忌。歐洲人衝調咖啡時的種種講究,美國人是不屑一顧的。美國人喝咖啡喝得自由,咖啡也同時深入他們的生活中難以分離,影響之深甚至到達沒有咖啡不算生活的地步。據說第一次載人類上月球的阿波羅13號宇宙飛船,在歸航途中曾經發生生死攸關的故障,當時地面人員安慰3位航天員的一句話就是:“加油!香噴噴的熱咖啡正等著你們歸來。”
不論在家裡、辦公室、公共場合還是路邊自動販賣機,美國人幾乎一天24小時都離不開咖啡。如此喝掉了世界咖啡生產量的1/3,成為全球咖啡消耗量最大的國家。
一般而言,美國人生活比較忙碌緊張,不像歐洲、中東一帶的人們那樣能以悠閒心情享受生活。表現在喝咖啡上面,經常就是一大壺電熱過濾式咖啡,從早喝到晚。
現在有30多年曆史,全世界有3300家分店的星巴克咖啡館已經登陸北京、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