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頁)
逋負以招流離,贖賣以全恩愛,進廉潔,退貪汙,有功者賞,有罪者罰,四海聞命靡不歸心……陛下愛民之心雖勤而官吏貪殘之弊猶在,如洪武中笞杖之刑各有等第,而今內外諸司率用大棍掠人,蓋欲使人畏懼得以遂其奸貪。洪武中隸兵不得濫設,今都司衛所布政司按察司府州縣官多選富實之民,每員少者三五十人,多者七八十人,名以軍伴皂隸,月令辦納貨財。洪武中官員之家不得於所部內買賣,今自都司衛所布政司按察司府州縣官悉令弟侄子婿於所部內倚官挾勢買賣借貸,十倍取民。詔蠲二十年十二月以前柴炭等物,今有司征斂自如,詔蠲逃民逋負糧稅,有司乃指富為逃,欺公開豁,詔賜民年過八十者布帛,有司乃不出其在官者而責取於民。進賀表箋臣下所以敬上者,所用紙筆墨函等物皆取於民,此其誠敬之心何在?又如送往迎來之費,有司出於百姓,軍衛出於軍糧,軍民至有終歲不自給者。又如糧草有督辦者,有點發者,有部運出納者,誅求百途,費倍正數。未足公府,先滿私家,其顯而易見者有此數事,其秘而難知者,未易悉言。方今朝廷省事,雖無往日之巨弊,如臣所見聞,亦豈兵民之細害!苟不痛為懲戒,天下何由澄清?……曩因國用浩繁,文武官吏俸給什撙節其六七,所得不給其所費,今果所儲不足以供,令於所在官司有布帛等物之積者,從實准予,俾其父母妻子不致凍餒,如是若復有不奉法守分而肆貪殘于軍民者,則必罪之如律也。夫忠言有益於國家大矣,古者人君設誹謗之木,下直言之詔,求之惟恐不盡。今陛下審見於此,故屢降求言之詔,惟恐群臣不言,然而猶有不言者。……
第89節:開創與守成之間(19)
虞謙所描繪的是一幅上下軍民全面的社會生活圖景。這時,仁宗才即位五個月,虞謙所指的〃今〃所存在的問題,顯然主要由朱棣來負責,它是朱棣施政所帶來的結果。朱棣自稱其為政要使民不失其養,如此弊政叢集,民焉得不失其養!其他暫且不論,就看文武官吏父母妻子猶有凍餒之虞,民間生活便可想而知了。
其實,朱棣說〃民不失其養,雖勞之鮮怨〃不過是為他的好大喜功的興做不止所做的辯解和掩飾。既然百姓不失其養,便可以毫無顧惜地任意驅使勞役了。朱棣好大喜功,又急於洗刷自己篡位的惡名,因而永樂一朝,大事頻興,國家百姓為之耗竭。試看,永樂年間南征交■,戰爭持續二十幾年,八十萬大軍疲於奔命;鄭和六下西洋,〃費錢穀數十萬,軍民死者以萬計〃 ;修建北京宮殿,赴四川、雲貴、湖廣採木,工程歷時十四五年,〃所費數以萬計,役死軍士百姓不計其數〃,而〃督辦官員能務公戒私,不貪贖厲民者,殆十之一二〃 ;朱棣五次親征漠北,每次動員兵力三十萬至五十萬不等,搜盡天下府庫以供軍餉,數十萬軍民為之轉輸,造成〃財力大窘〃。這樣好大喜功的事一件接一件,民如何能〃不失其養〃?正如洪熙元年湖廣佈政司左參政黃澤上言所說:〃向也,南征北討,出師連年,輜重牛馬,耗散鉅萬,又江北困於營造,江南疲於轉輸〃,〃土木屢作,勞者佛休〃,其結果只能是〃丁男疲於力役,婦女困於耕耘,富者怨征斂之繁,貧者罹凍餒之苦〃 。再加上水旱蝗瘟疫所引起的饑荒、災害,使人民本已深重的苦難更加深重。於是〃人民流離,餓殍盈路,稅糧逋負,鹽賊橫生〃 。
僅就《明太宗實錄》的記載進行統計,永樂一朝所謂〃民亂〃、〃強賊〃就達四十起之多。永樂末年,山西、河北,甚至號稱富庶的蘇、常、嘉、湖等地,都出現了成夥的〃強盜〃和大批的〃流民〃。我們不妨將永樂後期的幾起〃民亂〃抄錄如下,以見永樂民生之一斑:
永樂十四年正月辛酉,命行中軍都督金玉為總兵官,蔡福為副,往山西廣靈等縣征剿山寇劉子進等。子進廣靈縣民,居鄉無賴,嘗自言往石梯嶺遇道人,授以雙刀劍,鐵翎神箭,能驅役神鬼。造為妖言糾集鄉民劉興、餘貴、郝景瞻、樊敏等作耗,妄署職名,以皂白旗為號,奪太白王家莊驛馬,殺大同等衛採木旗軍,所過劫掠人畜,官軍不能制。事聞,遂遣玉等剿捕。
永樂十五年閏五月戊辰,福建汀州賊劉勝孫糾集無賴,自號太平將軍,攻清流縣,劫殺居民,守臣執其首數人,送京師斬之,餘黨散走。
同年八月己酉,福建沙縣賊陳添保等伏誅。初,添保與縣人杜孫、李烏觜及龍溪■馬郎、龍嚴、樊添受、永春林九十、德化張五官等聚眾作亂,燒劫龍溪銀場,殺中官及土民三十餘人,官軍捕之,四散,逃匿。既又偕稱太平大人先鋒等號,招集賊眾,燒劫清流等縣,殺縣官軍民三十餘人。至是福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