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3/4 頁)
回山海關。他要求劉江〃慎勿追之〃,然後如此如此,必能打敗官軍。
劉江到永平,楊文等果然退回。按朱棣的策劃,劉江在永平駐守一段時間,然後大張旗鼓地整飭隊伍撤出永平,說是要回北平。劉江帶大隊人馬緩行出城不過一二程之遙,復又收卷旗幟暗持甲兵乘夜趨回永平城中。官軍只知劉江撤出,卻不知其撤而復歸,楊文等又捲土重來,襲擊昌黎。這一形勢完全不出朱棣所料。劉江出其不意,大敗官軍,斬殺數千人,擒獲將領王雄等人。
第52節:百折不撓(36)
自派薛巖投書以來,縱觀這一時期的整個戰場,對燕軍並不有利。朝廷的運籌帷幄也可謂深思熟慮、佈置周全。你看,朱棣帶師遠離北平,吳傑、平安、盛庸等遮其餉道,繼而平安乘虛直搗北平,與此同時,房昭從大同入紫荊關,擾保定、易州,楊文自遼東經昌黎同時向北平推進。戰場以外與之配合者則有張安行離間之計。弄得朱棣在內幾乎誤殺世子,在外也只能窮於應付。然而似乎穩操勝算之局竟似與朱棣打成個平手。官軍所以不能得勝,固然由於朱棣不敢貪功冒進而斷然撤軍,維護根本,但究其根本,則因官軍諸路未能及時配合,早已錯過了取勝的機會。如果在盛庸與朱棣大戰未決之時,派房昭出紫荊關、楊文出山海關,直搗北平,以盛庸牽制朱棣主力,使之不得還救北平,則北平未必不能攻克。然而,官軍在德州、真定相繼失敗之後,遼東、大同才先後來會師,而楊文、房昭未能很好地配合,真定之兵又未能盡力阻擋朱棣北還,盛庸在德州又無所作為,最後終被朱棣個個擊破。官軍的調動運轉不靈,朱棣的機變善戰,於此一目瞭然。
朱棣善戰,固矣,然徹底打敗強大的官軍,又談何容易!
13.淝河之役
朱棣已經起兵三年,眾將士冒霜露,犯矢石,浴血奮戰,雖然常乘勝逐北,但也屢頻於危,所克城邑,兵去旋復為朝廷守。三年所得止永平、大寧、保定三府,許多驍將勇士戰死沙場。朱棣的部下樂意跟隨他南征北戰,倒並不全然由於朱棣善於駕馭。在他們看來,朱棣是個龍種,他早晚會當皇帝。一旦他做到皇帝,擁戴他的人便都會成為功臣而平步青雲。他們實在是為了自己而戰。轉戰三年,風霜雨雪、劍影刀光使眾將士厭倦了。他們迫不急待地要把朱棣抬上皇帝的寶座,自己也好雞犬升天。現在不是除了北平之外又得了三府嗎?就做這幾府的皇帝也好!
北平都指揮使張信、右布政使郭資、按察副使墨鱗等聯名上表,請朱棣就此即皇帝位,表說:
臣聞天生非常之君,必賦以非常之德,必受以非常之任,所以能平禍亂,定天下於一,而安生民,納之於仁壽之域也。昔者夏商之季,桀滔淫而成湯放之,紂沉緬而武王代之。故《易》曰:〃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夫征伐豈湯武能得已哉!所遇之時然耳。然湯武俱不失為聖人者,以其撥亂興治,措天下於袵席之安也。
比者,幼主昏弱,狎匿小人,荒迷酒色。即位未幾,悉更太祖高皇帝成憲,拆壞後宮。燒燬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聖容,喪服未逾一月,即遣閹官四出選美女。其所為不道,遂致奸惡擅權,扇殃逞禍,戕害宗親,圖危社稷,汩亂天下。殿下謹守藩封,小心寅畏,而幼主聽讒,興難構兵,四起圍逼。殿下不得已起兵救須臾之禍,祗奉祖訓,誅討奸宄,清君側之惡,保全親親,奠安宗社,冀其改悔,救骨肉之義。
豈期幼衝心志蠱惑,牢不可回,必欲加害於殿下然後已。殿下應之以仁義之師,不嗜殺人,堂堂之陣,正正之旗,節制明而號令肅,故百戰百勝,此雖殿下神謀睿算之所致,實以天命人心之所歸也。況殿下為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太祖高皇帝常欲建立為儲貳,以承宗社之重。又況生而神明,靈應圖讖,文武仁孝,德冠百王,天之所生以為社稷生靈主,正在於今日。
臣聞之,聖人動惟厥時,不違天命,使湯武有其時而不為,則桀紂之暴益甚,而蒼生之禍曷已,是終違乎天命也。湯武豈忍斯民之塗炭而不解其倒懸哉?臣等伏望殿下遵太祖之心,循湯武之義,履登宸極之尊,慰悅萬方之望,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臣等不勝■■之至。
在北平做個小皇帝,畫疆自守,也不是不可以,然而朱棣拒絕了這一具有誘惑力的建議。他對群臣說:〃我之舉兵,所以誅奸惡,保社稷,救患難,全骨肉,豈有他哉!夫天位惟囏,焉可必得?此事焉敢以聞?待奸惡伏辜,吾行周公之事,以輔孺子,此吾之志,爾等自今甚勿復言。〃
其實朱棣比諸將士更想盡快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