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中犧牲的八路軍最高將領;張自忠將軍,歷經長城抗戰、保衛臨沂等大小戰役無數,無不視死如歸身先士卒,最終在棗陽會戰中血灑沙場;戴安瀾將軍,與敵鏊戰古北口,力拒敵人於廣西崑崙關外,1943年3月率軍遠征緬甸,在艱苦卓絕的環境裡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冬瓜保衛戰中大揚中國軍人威風,在後來的遠征戰鬥中,戴安瀾不幸受傷而不治犧牲;馬本齋,本一地方名士,為了抗擊日寇保衛家鄉而組織抗日隊伍並加入八路軍,其“回民支隊”令敵偽聞風喪膽,其母在敵人的淫威面前凜然不屈,最終絕食殉國,馬本齋後來也積勞成疾,抱憾離世,朱德贊其“母子兩代英雄”……這些優秀的中華兒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是他們讓我們的民族重新煥發生機,讓我們的國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英雄的名字彪炳史冊,英雄的事蹟光耀千古!
為了紀念這些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我們特別從中選擇了一部分人加以記述,而這種選擇可謂掛一漏萬,他們之所以入選,不僅是因為他們都是抗戰中的英雄,更不是因其個人的貢獻大小,而主要是因其代表性:這裡有浴血疆場的高階將領,也有視死如歸的平凡戰士;有前線炮火中的馬革裹屍,也有敵後鬥爭中的氣壯山河;有鐵骨錚錚的鬚眉漢子,也有英姿颯爽的女中丈夫……
英雄已逝,精神長存。在中華民族和平崛起的現在,在紀念抗戰勝利六十週年的今天,對英雄進行緬懷和紀念有著更為特殊的意義。緬懷歷史追悼英雄是為了更好地迎接未來,在中華民族奮起直追趕超世界先進的同時,我們有些東西必不可少更不可遺忘,那就是中華歷史上長期沉澱下來的、而且在這些人身上體現出來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就是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就是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這,是中華民族永恆的財富!
另:本書人物的排列以英烈們的犧牲時間為序。
第一部分:吉鴻昌:恨不抗日死吉鴻昌:恨不抗日死
吉鴻昌(1895——1934),原名恆立,字世五,河南省扶溝人。1913年入馮玉祥部,從士兵遞升至團長、旅長、師長、軍長。驍勇善戰,人稱“吉大膽”。1930年5月參加蔣馮閻戰爭,任馮軍第3路總指揮。9月接受蔣介石收編,任第22路軍總指揮兼第30師師長。旋奉命“圍剿”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但不願打內戰,態度消極。翌年稱病去上海就醫,與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接觸,隨後曾在潢川組織所部起義參加工農紅軍未果。8月被解職,強令出國“考察”,遂環遊歐美,發表抗日演說。1932年回國寓居天津,秘密與中共華北政治保衛局聯絡,8月到湖北麻城宋埠策動舊部第30師起義失敗,潛回平津地區後加入中國共產黨,按黨的指示潛赴泰山聯絡馮玉祥出山組織武裝抗日。隨即變賣家產,購買槍械,聯絡舊部,於1933年5月,與馮玉祥、方振武在張家口建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第2軍軍長,旋任北路前敵總指揮,率部向察北日偽軍進擊,連克康保、多倫等四縣,將日軍驅出察境。後因得不到支援,戰至10月中旬彈盡糧絕而失敗。吉鴻昌潛往天津繼續從事抗日活動,1934年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為主任委員,秘密印刷《民族戰旗》報,宣傳抗日,聯絡各方,準備重新組織抗日武裝。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被軍統特務暗殺受傷,遭工部局逮捕,引渡到北平軍分會。24日被殺害於北平陸軍監獄。刑前題詩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1、棄暗投明打鬼子
吉鴻昌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曾在鄉塾裡讀過書,少年時曾先後在首飾店和雜貨鋪學徒。1913年8月,不滿18歲便投到馮玉祥部下當兵,開始了戎馬生涯。吉鴻昌為人忠實、機敏、果斷,打仗身先士卒,很受馮玉祥的賞識。1921年,升為營長。1924年9月,參加馮玉祥發動的“北京政變”。1925年10月,任綏遠督統署直轄騎兵團團長兼警務處長,後任第三十六旅旅長。1925年,在張家口結識共產黨人,開始接觸新的革命道理。1926年9月,隨馮玉祥部誓師,參加北伐戰爭,率部參加攻克咸陽、西安之戰。部隊擴編為第十九師,任師長。
在陝西期間,吉鴻昌結識中共陝西地方黨組負責人。1927年6月,國民聯軍內部進行“清黨”、“送客”,十九師因暗中保護共產黨員,番號被取消。吉鴻昌被調到北平陸軍大學特訓班學習。1928年秋,任十一師師長。1929年春,率部進入寧夏,任省主席,提出“開發大西北”的口號,決心為民興利除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