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為各市之黨員數達該市人口的2%、各縣黨員數達該縣人口數的1�5%,鄉鎮市區黨部的成立標準為在5萬人以下者黨員人數應達人口數的3%。現階段先在各縣市設定聯絡處,負責整合地方社團,未來則由地方黨員直接選舉產生地方黨部主委。5月1日,親民黨在各縣市正式設定聯絡處,並派任聯絡處長。親民黨的地方黨部也逐步成立,2000年4月初,花蓮縣黨部成立,這是親民黨成立的第一個縣級地方黨部。5月6日,親民黨原住民“那魯灣黨部”正式成立,由原住民“立法委員”林春德出任主委,前省政府原住民委員會主委李文來、前“國大代表”李繼生分別出任副主委及執行長,這是親民黨成立的第一個專業黨部。5月15日,親民黨“甘泉黨部”成立,由前“陸軍總司令”黃幸強擔任主委,該黨部成員以“榮民榮眷”為主,成員八成以上來自國民黨的“黃復興黨部”成員,“甘泉黨部”成立後,勢將削弱國民黨地方黨部選舉時的固票能力。其他一些縣市也相應成立親民黨地方黨部,在2001年12月“立法委員”選舉結束後,親民黨組建地方黨部的工作更加抓緊。
四是親民黨的政黨認同度穩步上升。在親民黨成立前夕,臺灣《聯合報》所做的調查發現,親民黨已擁有12%的支援度,而初掌政權的民進黨則擁有23%的支援度,國民黨只有19%的支援度。在2001年12月第五屆“立法委員”和縣市長選舉前後,民進黨、親民黨、國民黨的政黨支援度分別是24%、23%、17%。親民黨的票倉集中在臺灣北部,中、南部仍是民進###。
任何一個政黨都必須具有自己的領導核心與靈魂人物。“有什麼樣的領導者,就有什麼樣的團體”。黨主席動見觀瞻,其個人魅力如何對政黨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親民黨就頗為典型。
宋楚瑜領導下的親民黨一是宋楚瑜成就了親民黨。2000年3月倉促成立的親民黨,主要肇因於宋楚瑜的個人魅力,這不僅是親民黨問政信譽的保證,也是親民黨政黨民意認同度不斷升高的基礎。宋楚瑜自1974年在美國讀完博士回臺後,先後在國民黨黨政機關歷任要職;1994年,宋楚瑜以400多萬選票當選臺灣省第一屆民選省長。宋楚瑜當選省長後,為累積其今後更上一層樓(入主“總統府”)的能量,走遍全省309個鄉鎮,每個角落都有宋楚瑜的足跡,不僅為其樹立了“勤政親民”的形象,也為其奠定了雄厚的民意基礎,贏得民眾的肯定和支援。雖然李登輝為了防止宋楚瑜勢力的坐大,採取了包括“凍省”等多種方式打擊宋,但是宋的民間支援度並未因遭到打擊而下降,反而有所上升。1999年7月16日,宋楚瑜正式宣佈自行參選“總統”後,一直保持30%—35%的高民意支援度,國民黨中擁宋的支持者紛紛挺身而出。一起控告宋楚瑜貪汙的“興票案”事件後,宋楚瑜仍然擁有25%的死忠支持者,宋楚瑜仍然在選舉中獲得466萬張選票,表明宋楚瑜的“勤政愛民”形象確實魅力難擋。
。 最好的txt下載網
親民黨成立(2)
二是宋楚瑜是親民黨的最大資產。宋楚瑜在2000年選舉中,不僅在15個縣市領先,且較國民黨候選人連戰高出150萬張選票以上。宋的這股雄厚實力不僅為親民黨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親民黨提供了與其他政黨競爭的資本。宋楚瑜在競選途中備受國、民兩黨合力打壓,但在選舉中卻贏得多項“單項冠軍”——包括臺北縣、臺北市、基隆市、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臺中縣、臺中市、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等15個縣市中得票率第一。在2001年12月的“立法委員”選舉中,宋楚瑜也成為親民黨候選人取勝的法寶。
三是宋楚瑜也為親民黨的發展帶來壓力。宋楚瑜的“個人魅力”成就了親民黨,但也為親民黨的日後發展帶來了諸多問題。宋楚瑜的外省籍背景易使親民黨被扣上“外省黨”的帽子。湖南出生的宋楚瑜,在從政道路上一直揹負著“外省籍”這個包袱,儘管他在語言甚至在情感上都極力向本省人靠攏,但在外省人看來已經“很臺灣人化”的宋楚瑜,在本省人眼裡仍難免是“外省人”。“省籍情結”是影響宋楚瑜選情的重要原因。宋楚瑜的個人魅力不利於親民黨理念的深化。雖然親民黨的支持者強調親民黨的成立是“理念的結合”,但所謂的“理念”,除了“支援宋楚瑜”,具體到底為何,恐怕鮮有人知。親民黨內不乏為了親民黨而奮鬥者,但也存有部分“心術不正的政客”,他們“簇擁”宋楚瑜,只是為了貪圖宋楚瑜的光環,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