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4/4 頁)
發展海外新市場的主要機會。
很多企業遵循了進入國際市場慣用的步驟:
■ 先出口後投資。出口幫助它們分析外國市場和業務環境、積累經驗和儲存資金。隨後它們考慮投資和在當地建立生產裝置;
■ 先建立合資企業,後尋求完全控股。合資企業幫助中國私有企業積累了如何在海外開展業務的經驗,隨後考慮完全控股,為開發專案投資,提高企業在當地的知名度;
■ 先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然後轉移到技術密集型產品。由於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優勢,中國私有企業先在國內鍛造自己的生產能力、積累資金資源和發展競爭優勢。然後帶著技術密集型產品到海外擴充套件;
■ 先是國外技術,後發展專有技術。第一步積累資金和鍛鍊能力,使在新型專有技術和產品革新的投資成功成為可能;
■ 先投資新興經濟市場,後投資發達國家。在自我競爭優勢的評估基礎上,很多中國私有企業首先集中在亞洲、拉丁美洲或非洲的新興市場國家,從而降低管理和組織成本,降低失敗風險至最小化。
與國有企業相比,中國私有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在發展國際業務時面臨行政審批困難。
審批過程的複雜性和缺乏靈活性讓這些企業吃盡苦頭。它們經常需要尋求國有企業或集體企業的庇護,繳納一定的費用開展海外業務。當然,這種情況無法讓私有企業和海外投資管理者滿意。
中小型企業在進出口權利限制上也遇到很多問題。從2002年開始,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成為外貿“自主經營”企業:它們享有進出口權,因此可以自由決定何時何地成立進出口企業。
大部分私有企業仍然還需要使用外貿中介公司的服務,這種做法提高了成本和洩露商業機密的風險。
中小企業還缺乏財政支援。進出口銀行主要負責海外直接投資的融資工作,但是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貸款政策按傳統做法一直集中在知名的大公司的海外投資上,從某種程度上是把中小企業排除在外的。
最後,中小企業缺乏外國市場和投資機會的相關資訊,有時它們的投資並沒有充足的資訊支援。
考慮到私有企業和中小企業在中國海外直接投資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中國政府正在修改政策,能夠為所有公司提供相同條件,促進這些公司所有制的法律地位更加獨立。同時還在修訂政策促進海外直接投資,中小企業直接投資也被納入政策考慮範圍內。
(三)面臨的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