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資料來源: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 2004。2003年以後,主要是非政府企業開始到海外收購國外公司,並根據市場規則,推動國際化策略。大規模的併購活動只能逐步發展(見表3�13)。 表3�13中國企業海外主要併購案例(2002年1月~2005年5月)
行業日期收購企業被收購企業國家或地區石油2002年1月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Repsol�YPF印度尼西亞資產的86% 印度尼西亞2002年4月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Devon 能源公司的10% 印度尼西亞2003年10月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石油天然氣資產13%股份(Gorgon 液化天然氣田)澳大利亞2005年6月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哈薩克石油100%股份哈薩克採礦2002年6月寶鋼集團Hamersley46% 股份澳大利亞汽車2004年9月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上海汽車集團) SAIC 雙龍汽車48�9%股份韓國家用電器2001年6月至
2002年9月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現代顯示技術100%股份…Hydis韓國2002年9月TCL集團施耐德電氣公司德國2003年11月TCL 集團湯姆遜67%股份法國2002年11月中國網通集團亞洲環球電訊美國百慕大2004年11月盛大網路株式會社Actoz Soft軟體公司28�96%股份韓國2004年12月聯想集團IBM家用電腦業務部100%股份美國2005年1月中國聯通集團電訊盈科20%股份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資料來源:企業來源和drcnet��cn。2003年開始,中國企業海外併購保持高速增長。根據商務部提供的資訊, 2005年併購在中國海外直接投資額中佔了一半。其他資訊來源估計併購額超過140億美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06)。
2�中國政府和企業對併購的態度
2000年中國政府投入精力的一項主要工作是國有企業重組和改革,降低它們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第二個目標是提高中國企業競爭力,並透過和外國公司各種形式的合作,加速出現具有頂尖水平的企業步伐。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這個目標變得更加重要。
同時,中國企業的策略開始更多地集中在核心業務;而不再是企業規模。透過在國內和國外收購外國資產,中國企業開始抓住機會更快地發展其核心業務。
中國跨邊境併購的目標是收購資源和品牌。相對來講,中國缺乏自然資源,自從成為全球生產中心後,供需差距也在加大。這解釋了為什麼中國企業對資源開發進行投資。它們需要自然資源確保一些行業的生產,例如石油和天然氣、採礦、鋼鐵、電力以及消費可持續性產品行業。
一、中國在國際舞臺的展現和投資(7)
(五)中國企業海外上市
2004年,84家中國企業在海外股票市場上市。這個數字表示比2003年增長了75%,支付資金總額達到111�5億美元(新華信諮詢公司;2004)。同時,深圳和上海交易市場新增98只股票,獲得資金43億美元,是1997年以來最低水平。透過海外首發上市的中國企業獲的資金是國內資金的3倍。
儘管海外上市企業的數量增長迅速(提高了75%),但募集資金的增長速度(59%)比2003年企業數量增長的速度要低。很多中國企業不得不降低首發量,減少募集資金來滿足國際投資企業的需要。
從起步開始,海外發展經歷了一系列的困難:
■ 中國最大的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2003年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美國首次公開發行(IPO)股票時,遭到集團訴訟;
■ 中國國有企業航空石油控股公司子公司中國航空石油公司2004年在新加坡上市時,遭遇內幕交易醜聞;
■ 2005年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對聯想收購IBM PC業務建議進行長時間的詳查。
在這段時間裡,中國政府開始更緊密地監督海外上市,確保過程更加透明,管理更加完善,並阻止國家資產的流失。
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新加坡和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
多年以來,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美國和新加坡已成為中國內地企業融資的最受歡迎的國家。
2004年,大多數中國企業選擇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上市,新加坡為第二選擇,最後是美國。最近,有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