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被按得齜牙咧嘴卻十分過癮。肩膀感覺鬆弛許多,大腦也再次運轉起來。上午的收穫,使我穿越時光,開始隱約看到孫氏兄弟當年的計劃。
下午接到報社任務,讀者打熱線電話反映隔壁的老太太總是往家裡撿破爛搞得樓道里臭氣沖天。機動記者大部分時間裡就是為熱線電話而存在的,在沒有重大采訪任務的時候,我這樣的資深記者也得和剛進報社的毛頭小夥子們一樣被熱線電話接聽員搞得團團轉。
採訪完回到報社趕稿子,晚飯是在報社吃的。每個記者手裡都有好幾個報社附近的外賣電話,時間長了大家相互交流去蕪存菁,剩下的都算精品。今天我叫的是東北餃子,皮薄餡香。
回到家已經近九點,和往常一樣開啟電腦上網,時間很快在MSN上的聊天和東遊西晃中到了十點。我裝了衛星電視接收器,能看到臺灣的很多節目,每晚十點到十一點中天綜合臺的《 康熙來了 》是必看的節目,小S和蔡康永這對黃金搭檔一唱一和,大陸可看不到這樣有趣的訪談節目,千篇一律地煽情,功力越深我越冷。
深藏在地下的秘密(6)
十一點的時候,我關了電視和電腦,坐到寫字檯前,翻開工作手冊。
這種多年前沿用到現在的格式本子是我從單位總務領的,每個記者每個月能領一本。許多記者都不會去領,因為這種本子如今看來樸素得有些難看,採訪的時候拿出來記不太好看。而且這本子太小了,記者總是喜歡用大本子,這樣在採訪記錄的時候不用總是翻頁影響記錄速度。
我領這樣的工作手冊當然不是為了採訪,這種再平凡不過的小本子,被我用來記錄那些不平凡的事。
就像記課堂筆記,在遭遇非常事件的時候,只要條件允許,我都會在每天睡前把當天發生的相關事件簡單記錄。這樣做有兩個作用,一是可以幫助我理清頭緒,找出線索,接近真相;二是作為我今後正式寫“那多靈異手記系列”時的大綱。
2004年6月15日,週二。
在上海圖書館查到孫氏兄弟的填邱家塘建閘北花園工程。
發現孫氏兄弟和閘北政府所籤的備忘錄。
備忘錄顯示,孫氏兄弟無條件幫助政府進行這項工程。名義是自家樓下要挖防空洞,正好用挖出來的土填掉邱家塘。
就政府看來,那只是善人行善的一個藉口,無須深究。
我用筆在“防空洞”下面畫了兩條線。
防空洞?哪裡會有什麼防空洞。如果有的話,日軍轟炸的時候為什麼不躲進去?
答案很簡單,孫氏兄弟在“三層樓”區域的地下挖東西,或許是通道,但絕不是防空洞。防空洞有防空洞的標準,對每平方厘米的抗力有相當要求,不是隨便挖個洞就可以防空的。所以在日軍轟炸的時候,孫家兄弟會這樣擔心,他們怕是擔心在地下進行的工程,會因為轟炸而受到影響。那個時候,他們已經離成功很近了。
聯想起鍾書同的話,他在當年的一個清晨所看見的東西,他不知道那是什麼,但我現在已經知道了。那些從樓裡用手推車推出來的東西是土,從地下挖出來的土。那些工人晚上挖土,清晨把土推到不遠處的邱家塘,填塘造花園。
有了邱家塘做掩護,他們挖出來的這麼多土就有了合理的去處。如果我猜得沒錯的話,從“三層樓”區域地下挖出來的土,要遠遠多過挖防空洞的量,如果沒有邱家塘這樣的掩護,遲早會有人奇怪他們的行為。
一項公益事業,就把這個大馬腳補上了。
孫氏兄弟的計劃,真是縝密周到。
現在的問題是,要怎麼進入那個地下工程?
鍾書同不知道入口,蘇逸才也不知道。不肯配合自己的張輕知不知道呢?
但無論如何,錢六總該知道吧?
我心裡忽然一動,在本子上寫下一句話。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這句錢六告訴我的話裡,是不是隱藏著地下通道的入口呢?
或許,孫氏兄弟進入通道之後,就再也沒有出來,他們都在那裡!
“三層樓”的地下,究竟隱藏了什麼?
我睡醒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了。
雖然我天天睡到自然醒,但醒到近十二點還是極少見,連睜開眼睛都費了我好大的力氣,頭昏昏沉沉的。
空氣中彌散著一股異樣的氣味。空調開了一整晚,但這樣的氣味,不可能是由於空氣不流通引起的。
我努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