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頁)
保險公司呢?如果有兩家公安局,誰管誰啊?”
世紀之交,2001年資本市場先揚後抑,平安開先河的投連險潮起潮落。從上半年的天之驕子,跌落為下半年的過街老鼠,誘發了中國市場第一次保險產品公共危機。
2002年三四月間,著名經濟學家茅於軾向媒體公開質疑航空人身意外保險(簡稱“航意險”)存在700%暴利。
5年一個輪迴。2006年,“保死不保生”的友邦重疾險,成為既投連風波之後,國內保險行業另外一起著名的產品危機。
“暴利論”捲土重來。2007年,作為財險基石之一的交強險被指存有高達400億元的暴利,而且定價不透明,擁有明顯高企的費用和運營成本,質疑之聲讓整個行業備受煎熬。
雖歷盡坎坷,不能忽視的卻是,這個行業白雲蒼狗般的成長和變遷。
2003年,中國人壽首次入選《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290位,此後連續入選,排名逐年上升。2004—2007年,中國人壽在全球500強的排名分別為第241位、212位、217位、192位。
2008年7月9日,美國《財富》雜誌公佈了2008年度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中國人壽以434。40億美元的業績排名第159位,比上一年度排名上升了33位。短短6年時間裡,中國人壽在全球500強企業的名次上升了131位。
同在2008年,經歷失而復得的悲喜劇之後,中國平安以2007年18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2008年度“世界500強”排名第462位。這是平安首次進入《財富》世界500強,併成為入選該榜單的中國內地非國有企業第一名。
如何解釋中國商業保險的猛然崛起?根據制度經濟學的經典理論,既可以將中國商業保險30年的鉅變之歸因於制度變化,還可以解釋為中國13億人口的剛性需求。
但是,我更願意穿越制度的框架,關注到這個龐大行業的從業者,以及那些曾經的從業者,記敘他們的掙扎、奮鬥,記錄這個行業最為鮮活的力量,而非泛黃的陳舊勢力。
然而,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