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頁)
rk)和波士頓(Boston)等保險巨頭還相距甚遠。而到了世紀之交,AIG早已超越了Equitable人壽保險、John Hancock互助人壽保險公司、Aetna、Travelers、大陸保險(Continental)等其他30年來一直傲視保險業的多家巨頭。
自1967年至2005年,格林伯格先後擔任AIG總裁兼執行長、董事長兼執行長。近40年,AIG發展成為歷史上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併為其股東創造了巨大的價值。
會計醜聞卸任之前,格林伯格這個倔強老頭所執掌的AIG市值高達6000多億美元(截至2004年12月31日)。
格林伯格的強勢掌控非同小可。有人說,其實AIG有另外一個表達,“All Is Greenberg”。
在格林伯格帶領下,AIG不斷開疆拓域。
資產管理、飛機租賃等業務先後納入AIG的版圖。格林伯格支援產品創新(或者說冒險),新型產品幾乎囊括所有的風險,包括網路身份失竊和劫機保險等。
“任何新概念在AIG都能找到願意聆聽的耳朵”,格林伯格曾說。但是,恰恰因為過度地涉足金融衍生品,就在格林伯格離開3年之後,幾乎要了AIG的命。
生活中的格林伯格,是一個性格剛硬之人。因為類似軍人的行事風格,人們喜歡將他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著名的鐵血將軍巴頓類比。這位“老頭子”最經典的做法是在週末或者放長假的時候把下屬叫過來,將他們痛罵一頓。
一個採訪他的記者回憶,格林伯格絕非溫文儒雅,而是咄咄逼人。“可以想象,他手下成千上萬的員工有多痛苦。”
儘管性格如此,卻並不妨礙格林伯格的商業天賦。其實,友邦能夠率先開啟中國壽險的大門並非依靠史帶的積累,而是獲益于格林伯格本人超凡的政治和商業嗅覺。
20世紀70年代,當國際戰略投資家們還沒有把中國納入視線範圍的時候,格林伯格就已經嗅到了一個大國的開放前奏。1975年,格林伯格第一次訪問中國。這一年,AIG率先與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商討索賠和再保險協議,成為與中方合作的首家美國保險機構。之後的30多年裡,他每年都要造訪中國幾次。
“你不能忽視這樣規模的國家。”
首次訪華後,格林伯格透過與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合作,一點一點地試探、熟悉、滲透中國的市場。
1980年,AIG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合資成立了“中美保險公司”,在紐約和香港經營業務。同年,AIG在北京設立代表處,成為外國金融機構在華開設的首家代表處。雖然中美保險公司因為意見分歧無疾而終,但是這並不妨礙格林伯格的判斷和執著。
不僅如此,格林伯格運用其超凡的政治敏感,數度於關鍵時刻,脫穎而出。行走於中國政商兩極,格林伯格成為在中國最善於講政治的外國人之一。
1989年,許多外國公司撤離中國。但AIG不僅沒有從中國撤資,反而增加了對華投資。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為加入WTO幾經挫折,而格林伯格四處發表演講,倡議美國政府給予中國永久性最惠國待遇,並儘快完成與中國的入世談判。
2003年,中國遭遇“非典”,格林伯格再次來到中國,並向全世界呼籲,中國值得投資。
在上海,史帶基金贊助了一家兒童醫院。在北京,格林伯格從一位巴黎古董交易商手中買到了北京頤和園的原始雕刻門,將其歸還。
1990年,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決定建立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每年舉行一次。格林伯格抓住機會,擔任會議首任主席。該會議主要是向市長提供有助於提高上海經濟發展水平、加速上海經濟改革和發展的資訊與建議。
除了上海,1994年和1999年,他還分別當上了北京和廣東的“洋顧問”。1997年,格林伯格榮膺上海市榮譽市民殊榮。不僅如此,格林伯格亦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國際顧問委員會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國際諮詢會成員。
格林伯格堅定的政經立場終於獲得豐厚的回報。1992年,友邦如願以償地回到上海,而且重回史帶創業的外灘大樓。總結自己花費17年時間獲得一張牌照的經歷,格林伯格認為:“對於中國人來說,耐心要比壓力更加有效。”
這只是其中一例。
2003年,AIG投資花費2億美元購買了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