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億,不良資產加虧損基本等於註冊資本金了;保費收入負增長已經達到了70%;更要命的是現金流已成為負數。
“沒有現金流動的保險企業,說它是瀕臨死亡一點也不過分。”
2002年下半年,華安保險由原來的國有企業控股易手民營資本,由資本市場著名的特華集團實際接盤,揭開了華安蛻變的下半場。
最為不濟的是1996年8月開業的永安,開業一年半就被行政接管,成為國內第一家被監管行政強制接管的公司。
泰康的健康基因
五張新牌照中,碩果僅存的就是泰康人壽。兩度創業,長相英俊的陳東昇創造了一個奇蹟。
1990年,剛過而立之年的陳東昇訪問日本。彼時的日本國力強盛,世界500強中,日本企業就佔據近四分之一。同為亞洲人,為何中國會落後如此之多?陳東昇在東京痛苦地搜尋答案。
漫步東京新宿街頭,陳東昇不經意發現,東京街頭最高的摩天大樓是保險公司的大樓,最醒目的巨型廣告牌是“日本生命”和“海上火災”。保險公司給陳東昇強烈的視覺衝擊,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陳東昇回憶,正是在日本,他有了創業的衝動,埋下了未來泰康人壽的種子。
1992年5月,國家體改委下發《股份有限公司規範意見》和《有限責任公司規範意見》,自此定向募集從而建立股份有限公司真正可以成為現實。中國企業界著名的“92派”創業的序幕正式拉開,這一年下海創業的中下層官員尤其多。
是年,陳東昇懷揣籌建人壽保險公司的計劃找到了當時在人民銀行總行任職的任道德,兩人一拍即合,成為泰康人壽最早的創業者之一。
任道德回憶:“從某種程度上說,面臨正式加盟泰康的選擇時還是有一些患得患失。畢竟在交通銀行,我是副局級幹部,幹得還不錯。‘下海’來泰康,馬上就成了‘三無干部’——無主管、無級別、無掛靠單位,思想上確實曾經有過複雜的鬥爭,但我最後還是被陳董的真誠打動。”
於泰康人壽之前,任已經有多年的金融行業從業經驗,曾任交通銀行天津分行副行長。更早之前,任先後在中國人民銀行綜合計劃司、調查統計司、辦公廳工作。加入泰康之後,任長期分管泰康的財務和投資。
任道德之後,王玉泉、馬雲(後任泰康人壽副總裁、泰康養老金公司董事長),以及建立平安北京分公司的劉經綸亦加盟。
不過,“泰康”並不是這家新公司最初的名字。“四方人壽”是陳東昇最初的一個設想,這份創意稿至今仍然保留在泰康總公司的展覽室。後來,陳東昇希望把“四方”改為“南山”,取“壽比南山”之意。誰料,臺灣市場已經有一家名曰“南山人壽”(3)的公司。
重新翻字典,不到一個小時,陳東昇就把新公司的名字定為“泰康”——泰康為我國夏商時代一個皇帝的年號,暗含“國泰民康”之意。
名字尚可以翻字典,但是牌照才是真正橫亙於前的一道鴻溝。1993年到1996年,市場共有出100多家保險公司、30多家壽險公司提出牌照申請。僧多粥少,競爭可以想象。
幸運的是,1996年,泰康獲得了一紙寶貴的牌照。
事後來看,泰康認為其獲得監管垂青的原因有三:其一,泰康是第一家申請專業壽險的公司;其二是發起股東實力雄厚,包括中國國際旅行總社等大型的國有企業;其三,陳東昇本人有建立嘉德拍賣的管理經驗。
回首創業,一樣的艱辛,一樣的幸福。不過,創業遠比回憶艱難。
曾任泰康人壽投資部總經理的徐徐稱:“第一次與陳董去募股,就被拒之門外。”(4)到1996年5月,最早報人民銀行的15家股東,僅僅剩下國旅、中外運、燕山石化和嘉德這4家發起股東。
“我清楚地記得,1996年3月13日到泰康時,房間裡面只有11張桌子。”泰康健康險部的吳江稱。而泰康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韓堃則回憶:“我和雒秋群總是加班到很晚,餓了就到小攤買炸雞腿吃,以至於吃傷了。”
1996年9月16日,泰康舉辦開業慶典儀式。泰康簽發了兩張保單,陳東昇的是0001號,任道德的是0002號,買的是“永相伴”保險。
陳東昇當時說:“這兩張保單是要進入泰康博物館的。”
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中國壽險行業,仍然沒有改變粗放式經營的路子。鋪攤子、上規模,先跑馬圈地,誰管賺不賺錢。面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