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4/4 頁)
另外一個航母——平安的上市歷程一波三折。
平安曾想將壽險業務在香港上市,但隨後被取消,因為馬明哲對於分拆上市不感興趣。
此後,分業成為平安上市的最大障礙,而分業是上市的前提。完不成分業,平安則不能上市。2002年,分業完成。平安集團控股公司下設壽險子公司、產財子公司和證券子公司,證券公司下控信託公司。
平安將以集團公司形式上市,而不再是以某個子公司率先上市。2003年,平安才正式啟動上市之路。不過,由於堅持集團上市,牽扯保險、銀行、證券等諸多行業監管,此外外資持股比例超過25%,員工合股基金的處理等,平安特殊的發展軌跡決定了上市時候的挑戰前所未有。
【註釋】
(1)原載《21世紀經濟報道》,馬斌,《劉明亮:友邦“老爺子”回首三進三退》。
(2)趙守兵、劉平:《解密友邦》,中國發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72頁。
(3)黃蕾:《友邦鮑可維:今年有10個以上團險作後手》,《國際金融報》,2005年2月18日。
第九章 股改上市年(2003)
2003年初,保險監管耳目一新。
1月下旬,於當年的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新任主席吳定富首倡“做大做強”。“做大做強”,以及“又快又好”,如同“解放思想”對於中國經濟一樣,成為影響中國保險行業發展的標誌性語言之一。
就在這一年,保監會升格為正部級單位,成為與銀監會、證監會平行的專業監管機構。經歷了半年多的機構改革後,保監會擴編暫告一個段落,下設部門從原來的14個增加為18個,新增發展改革部、資金部等4個部門。
值得一提的是,新設之發展改革部負責保險公司的重組、改制、上市等重大資本活動,直接影響著中國保險行業的格局。其部門負責人為平安出身的高管袁力,袁後來升任保監會的主席助理,都與其肩負之責任重要,以及出色工作有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