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頁)
市,自然會有一些問題和矛盾短時間內不能解決,但是政府絕不會永遠不解決這些問題,道理就是這麼簡單。投資機會永遠是公平的,關鍵看誰更有耐心而已。
“相信政府”,這句話居然出於一個股票投機家的口中,實在耐人尋味。
大肆收購法人股,就是對劉益謙上述常識的最好註腳。
2000年1月初,劉益謙成立了新理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目的就是收購法人股,因為自然人不能從事法人股交易行為。接下來的兩年裡,劉益謙指揮著新理益四處出擊,透過協議受讓或競拍方式大量收購上市公司法人股。截至2004年12月31日,新理益位列前十大股東地位的上市公司就有10餘家,股份總量約2。5億股。
不過,劉益謙只是判斷對了一半。2002年,國有股啟動未幾就被迫暫停,此後便是茫茫的熊市。
神奇之處在於,劉益謙此期間不僅號稱轉型實業,而且成功堅持至股權分置改革,迎來了中國證券市場上一波罕見的牛市。
對於資本和實業,劉老闆亦有自己的常識:資本運作就是“錢——錢”,沒有中間過程,也就意味著錢生錢,一方面有著高效率,一方面存在著高風險;而實業則是“錢——物——錢”,有一箇中間過程,決定了搞實業通常效率較低,但相對風險也較小。
而他本人亦抓住18家新保險公司的機會,一躍成為涉獵兩家保險公司的金融資本家。
和戴不同,劉雖然參與這兩家保險公司,但是均不出面:天平由其多年好友胡務擔綱董事長,而國華則依然由喬林帶領,只不過總經理換成付永進;和戴相似,劉益謙旗下的公司亦經歷人事陣痛。例如謝躍,雖然轟轟烈烈一段時間,最終還是選擇默然離開。
表10…17 國華人壽和天平車險股東對照
資料說明:天平車險股東資料截至2008年4月17日;國華人壽股東資料截至2008年9月12日。
平安叛將錄(2):後起新秀之叛亡路徑
2004年之後,平安的“叛將錄”又刻上新的名字。這一年,保監會批准籌備18家以上的新公司。
新公司所以能夠打動人心,除了不菲的年薪之外,還有平安不能給予的職業空間。龐大的平安如同任何的大型企業一樣,難以避免“玻璃天花板”的職業瓶頸。
這其中尤其以第一家開業的新批公司合眾人壽挖角為甚。
2004年6月26日,合眾人壽獲准籌建,次年年初正式開業,拔得頭籌。
合眾開業之時,麾下猛將雲集,成為業內又一個“小平安”公司,原平安上海分公司總經理梅新成為這家新公司的常務副總經理。
梅新,貴州人氏。其職業生涯始於中國人保貴州分公司,後轉戰中國平安,擔任核保部總經理。1998年初,梅接棒何志光,成為中國平安上海分公司當家人。2003年7月,梅新離開掌舵6年的平安上海分公司,前往平安後援中心,出任後援中心副總經理。
或許因緣後援中心這段經歷,合眾人壽成立之初,即確定了後臺集中的模式,梅新在平安後援中心時的三位助手,包括首席核保、首席核賠等,已經投奔合眾人壽,在其後援中心擔任要職。這成為日後合眾人壽引入外資之時重要的賣點之一。
除梅新外,構成合眾人壽總裁室的還有副總吳傳明,以及丁庭炎、曾海燕、劉校君等多位助理總裁。其中,頗有營銷口才的吳傳明以前曾是泰康人壽江蘇分公司總經理、泰康人壽河南分公司總經理(2000—2004年)。再往前,吳傳明曾在中國平安呆過7個年頭(1993—2000年)。
1995年,吳傳明被派到平安天津分公司,擔任副總經理,主管壽險。彼時,平安壽險在天津的營銷隊伍不足百人。3年之後,當吳傳明作別天津,平安天津壽險的市場份額已超過中國人壽,佔到51%,營銷隊伍發展至7000餘人。
重新出山的,還有原平安財險湖北省分公司總經理丁庭炎,在來合眾人壽之前,曾是湖北弘盛保險經紀公司總經理。與梅新和吳傳明不同,除行業經驗外,丁庭炎在武漢土生土長,就職中國平安之前,已經官至武漢江夏區區長,在當地人脈深厚。
不過好景不長在。
開業不到一年,合眾高層已經經過一輪洗牌:前任常務副總經理梅新離職,出任人保健康險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原副總經理丁庭炎已經於2005年年中時離開,後任長城人壽總經理助理兼任湖北分公司總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