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4/4 頁)
功企業的通病。(4)代理人隊伍建設的短期行為。一些合資企業為快速擴大業務規模,採用挖角的方式從其他公司直接挖來代理人的做法已有幾起,如信誠、中意公司,這種做法短期可保證公司的業績,但它對行業及從業人員的負面影響很大。
(摘編自曹青楊《壽險合資經營——雙贏還是困境》)
連結:“小潘燊昌”夢碎合資
2004年11月24日,太平洋安泰為一個跳槽的員工特別舉行新聞釋出會,厲聲反對“惡意‘挖角’行為”。這家公司的原市場部總經理葛熙誠攜部跳槽至籌備中的花旗人壽(後因為花旗出售旅行者保險,更名為聯泰大都會)。
恩怨由來已久。
1998年初,美國安泰獲得一張珍貴的中國市場牌照,獲准和太平洋保險組建合資壽險公司。葛熙誠追隨其後來的總經理張全福創業。葛熙誠也是張全福帶過來的5人臺灣團隊中的一員。
開業之初,太平洋安泰面臨嚴峻的競爭形勢,前有友邦堵截,後有新公司追兵,更遑論佔據市場絕對份額的,兵強馬壯的中資壽險公司。
出人意料的是,隨後的幾年,葛熙誠的市場部所管理的代理人數量迅速膨脹,頂峰時候超過8000人。不僅如此,2002年,太平洋安泰的新單數量一舉超過友邦。或許是巧合,同年6月,掌舵友邦近10年的總經理徐正廣黯然離滬,回到臺灣南山人壽擔任顧問。
此時的太平洋安泰,風頭無二。而身為先鋒的葛熙誠,深得代理人之心。
“不能讓代理人在外面嚐盡人情冷暖,回到公司還要看內勤婉孃的臉色。”深得潘燊昌真傳的葛熙誠說,“我把代理人當成老闆。每一個新代理人進來,我都會寫一封信給他,第一句話是‘歡迎你,老闆’。”
蜜月並不太長,2003年葛熙誠的老闆,原總經理張全福,突然被要求調回臺灣。和張全福一道回臺灣的還有同樣來自臺灣安泰參與創業的原副總經理吳信玉。
不平則鳴。臨行前,吳信玉給所有公司管理層的桌上都擺了一封言辭誠懇、綿裡藏針的請求信,希望公司對於調職原因,以及回臺灣之後的安排予以說明。這封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