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預經濟的常見理由之一,即這勢必導致同樣大規模的腐敗,與事實並不相符。回頭來看,〃新政〃施行之清正廉明令人驚歎。在羅斯福主持下聯邦開支大增,包括〃工作促進署〃(WPA)的開支,該署對這筆錢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新政〃前被民眾廣泛視為腐敗的公共救濟活動,其形象在後來確實大大改觀。
〃新政〃的清廉並非偶然。〃新政〃官員近乎偏執地檢查自己的專案,使之免受腐敗沾染。羅斯福特地設立了一個強有力的〃進展調查部〃,調查WPA中被舉報的不法行為。結果證明這個單位的工作確實高效,後來國會的一項調查也未發現任何被遺漏的嚴重違規行為。
如此盡心竭力地保持政府的誠信,與其說反映了羅斯福的個人品德,不如說反映了一種政治上的需要。羅斯福的執政使命就是要展示,政府積極行動會收到成效。為使人信服這一使命,他需要保持政績的廉明,他也的確做到了。
還有一件事。雖說美國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不是為展示政府的效率而事先策劃好的,但戰時經歷確實絕好地證明了政府的高效。美國政府證明自己既能打一場全球性戰爭,又能主持大局,大規模地動員國家資源。從此,保守派人士就很難再宣稱政府什麼事都辦不好了。
到了1948年,政府應積極介入經濟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這一理念在實施中使貧富差距大大縮小。舊觀念認為,政府應當袖手旁觀,羅斯福在1936年的麥迪遜廣場花園演講中將此譏刺為〃〃最冷漠的政府最好〃原則〃,在1948年,這種觀點已淪落為奇談怪論。
不過,若沒有一個有影響的政治聯盟做支撐,單單贏得理念鬥爭的勝利是不夠的。事實上,美國的政治版圖發生了變化,政治重心向社會下層移動,那些受惠於〃大壓縮〃、與延續相對平等的收入分配有利害關係的人,獲得了更大的力量。
◇歡◇迎訪◇問◇BOOK。◇
第34節:保守主義運動(1)
第六章 保守主義運動
恰恰就在艾森豪威爾為放低調門的、〃現代〃的共和黨主義宣揚美德的時候,一種新型的保守派正在嶄露頭角。麥金利式的保守派先後與羅斯福和艾森豪威爾作戰,他們傳統、固步自封,而且最主要是年紀老邁。與老一輩不同,這些逐漸被稱為〃新保守派〃的人年輕、咄咄逼人,而且深諳傳媒之道。他們自認為是挑戰上層建築的局外人,但其實他們從一開始就有雄厚的資金支援。
威廉·巴克利開其先河。他在1951年出的書《上帝和耶魯人》(God and Man at Yale)中譴責耶魯大學容留那些敵視或至少是懷疑基督教的教員,更不用說傳授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教員了,這使他成為舉國知名的人物。1955年他創辦了《國家評論》雜誌。
想要了解一下保守主義運動分子在學會規矩地講話之前是什麼腔調,早年的《國家評論》絕對值得一讀。今天,美國右翼的頭面人物都深通英國人所說的〃噓狗政治〃(dog…whistle politics):他們以某種方式說一些取悅特定群體的話,使之僅僅傳入目標群體的耳中,從而使他們的極端立場在公眾看來不是那麼明顯。我們將在本章稍後看到,里根有本事不發出任何公然的種族主義論調,便向人展示他對種族主義的同情;我們還將在本書稍後看到,小布什慣於發出一些言語,在大多數美國人聽起來至多不過稍顯矯揉造作,但對於最極端的、虔誠的宗教激進分子而言,則是飽含深意。但在早年的《國家評論》裡,其立場要明確得多。
1957年,該雜誌發表了一篇社論,公開頌揚參議院的一次表決。他們相信,該表決有助於南方繼續否定黑人選舉權。
浮出水面的核心問題……這不是一個依議會規則來解決的問題,也不是簡單查查生而〃平等〃的美國公民所享權利的總目便能回答的問題……在於,南方的白人是否有權在其不佔人數優勢的地區採取一定的必要措施,以保持在政治和文化上的支配地位?清醒的回答是〃有權〃……白人之所以有這樣的權利,乃是因為目前而言他們是先進的種族……
《國家評論》相信,南方的預述是正確的。如果多數人的意願是一種社會學上的返祖,那麼阻撓多數人雖是不民主的,但也許是文明的。對於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社會而言,宣示並遵行文明的準則,要比屈從於人數多數派的要求更為重要。有時,堅持少數派的意願會變得不可能,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不得不讓步,而社會將退步;有時人數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