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頁)
 ;。。。 ; ;
第五十二章 魚兒上鉤
(希望能有個小小的書評讓我覺得我不是單機)
由於缺乏歐陽瑞的管束,歐陽華從小就養成了對歐陽家的依賴,凡事都靠著歐陽家為他鋪,天大的事都有後盾,可是隨著逐漸的長大,他開始不知不覺的在意別人的眼光,自卑感開始衍生,使得他力想證明自己不是靠著歐陽家過活的。
現下被那人一刺激,歐陽華就越打心底的想出人頭地一次,想證明給歐陽瑞看。
就在這時,一番對話從他身後傳來
“呂先生的律政集不錯,為何不參加這次的科舉?”聲音由他不遠處一個老者而出,他的手上拿著的是一本從邊旁小攤上拿來的書。
“官場不適合我。”溫和的嗓音回著。
老者一聽他話,面上露出遺憾的神色,嘆道“可惜,真是可惜,書上論政不免屈才了。”
歐陽華聽他們這麼的談話,本是急於表現的他腦海裡很是突兀的冒出了科舉二字。
是的,眼下的科舉不就是最好的表現時機嗎?他不依靠老頭給他安排的,堂堂正正的當個狀元讓他看正自己不就行了。
想到這時,歐陽華不免多了些顧慮,若是敗了呢,豈不是又要遭老頭的不喜。
就在這時,老者那滿是不忿的神色下是一雙帶著算計的眸緊盯著歐陽華,聲調驟然拔高,似乎在替書生鳴不平“我看這朝廷真是汙穢,先生這般好,人家到看不上,那歐陽家的還不如您呢,哎,可惜人家就是有老侯爺護著。”
歐陽華皺眉,回頭就瞧見那瞧著挺慈眉善目的老人現下因著惱怒臉色漲得通紅,拿著書冊的手在抖著,胸口起伏得厲害,嘴張著,在急促的呼著氣。
看到的老者這異樣的也不只歐陽華,原先那呂先生趕忙上去給老人家順氣,周圍早已有了些人看著這樣情景。
歐陽華眼尖的瞧見老者手上的書冊掉了一地,他上前去,拾起一看,竟是一本對於前朝皇帝理政批判的書,他稍稍眯眸,竟不知不覺的翻開了書瞧了起來。
前朝共出了個皇帝,為康盛,惠明,清乾。帝中最明君的是康盛祖,登基不足半年,朝政上多聽官諫言,朝堂下亦是親民如,在朝十載,卻長達四年在外巡視暗訪民間疾苦,時至今日,這個皇帝在姓中是最富盛名的一代明君,令歐陽華驚異的是,這麼一代明君在書中卻被狠狠批判了。
是的,他沒看錯,康盛在書中被批判成最沒用的丈夫,最無能的父親。寫書人不顧讀書人的看法,亦絲毫不避諱用詞犀利,直言不諱的道出了康盛的失敗。
康盛雖政績不錯,卻對後宮事務不多加理會,導致皇后專橫,迫害嬪妃,皇室嗣單薄,又由於常年巡視民情,外戚干政,惠明直到登基亦是受制母族勢力,昏庸無能,沉迷美色,後來,出身最是低賤的清乾皇在逐步削弱持政後後,竟逼死了生父,勒令後宮妃嬪人殉葬,為帝二十載,我行我素,行事狠絕暴虐,民不聊生。
歐陽華看到這,心底除了驚愕就是對寫書人的佩服,如此直白,好亦是說得慷慨激昂,壞也描述乾脆果決,如此批判,毫無差錯可挑,不禁的,他合上書,書封上很簡單的著著律政集字,字下是很簡單的兩個小字:呂湛。
這時,他就聽一道聲音傳來:“這位公,可否將手上書籍交還給我。”
歐陽華抬眼一看,跟前是一個身穿補丁長衫的書生,結髮而立,溫和的眉眼帶著笑意,書香氣十足。他這麼笑著,歐陽華倒不好意思了,訕笑的將手上的書還給了他,補了一句:“書不錯。”
呂湛聽他這麼一說,微微愕然,回道:“公謬讚了。”
歐陽華瞧著他,一笑,繼而看向早已順過氣得老者,腦海中想起老者跟呂湛的對話,不覺笑意加大,眼中浮動的是自信,腦海中出現了對他和顏悅色的歐陽瑞。
一輛馬車悄無聲息在拐角處駛出,馬車窗簾被放下,隔絕了歐陽華與呂湛的談話。
馬車上,柳塵晴清淺的一笑,舞弊這個罪名,不知道會是什麼刑罰,她真的好期待。
邊上的翠蓮低聲問道:“小姐,現在回去?”說著,她鎖眉,顯然對這一趟出行有些微的沉鬱。
柳塵晴點了點頭,她是收到探的訊息才趕來這裡看魚兒上鉤的,之前人是她找來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想讓歐陽華在倍覺憋屈下想著反抗,讓她能夠在他情緒壓抑下做出最令她滿意的決定,即便這次不成功,還有兩天的時間,她可以想方設